发新话题
打印

央行:从10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

央行:从10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

    人民网北京10月13日专电 (记者闫璐)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0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资料:央行自1984年以来共19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2007年以来进行了8次调整。
  央行发行1500亿定向票据 第六次加息信号强烈







2007年10月13日15:04  来源:人民网经济频道

TOP

小常识:什么是存款准备金和利率及利率政策


  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

  换句话说,存款准备金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将其存款按照一定比率作为准备金,不得随意动用。打比方说,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0%,相当于老百姓在商业银行每存一百元,就有10元被放进了央行,商业银行不得动用这10元去放贷。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十多年来,经历了四次调整,在当时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抑制经济过热、物价上涨过快、货币投放过多的状况。目前,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方向是要逐步恢复存款准备金支付清算和作为货币总量调控工具的功能,改变原来主要功能不在调控货币总量而在发挥集中资金,调整信贷结构的作用。

  利率及利率政策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的比率,通常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根据资金借贷关系中诸如借贷双方的性质、借贷期限的长短等,可把利率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法定利率和市场利率、短期利率和中长期利率、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手段的运用,通过调整利率水平与结构,改革利率管理体制,使利率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杠杆。1993年5月和7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当时经济过热、市场物价上涨幅度持续攀高,两次提高了存、贷款利率,1995年1月和7月又两次提高了贷款利率,这些调整有效控制了通货膨胀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996年5月和8月,1997年10月和1998年3月,针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已取得显著成效,市场物价明显回落的情况,央行又适时四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基础上,对减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利息负担,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者关系

  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利率或会有上升压力,都是金融紧缩政策的信号。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响是直接的。

  


来源:人民网经济频道

TOP

央行为何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7月30日,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而这,已经是今年以来第六次、去年以来第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距离调减利息税以及今年第三次加息,间隔亦只有10天。

  根据央行的说法,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信贷过快增长。最近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新增贷款2.54万亿元,同比多增3681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形势的确不容乐观。

  以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94万亿元计算,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冻结资金约1850亿元。由于外汇占款基数庞大且增长迅猛,此等规模之收缩效果依然只能算作适量微调。参照以往情况,预计今年全年贸易顺差可能达到2500亿美元,再加上下半年将有1.48万亿元央行票据到期,如果不出意外,年内还会继续上调准备金率。

  问题随之而来。经过多次上调,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12%,部分不达标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更是高达12.5%,距离13%的历史最高点只有一步之遥。另外,由于中国的银行市场客观处于寡头垄断格局,资金宽裕状况主要集中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中小股份制银行2006年的存贷比就已达到74.2%,接近75%的警戒线。由此,我们有理由怀疑,无论是从盈利性还是流动性角度来看,依靠上调准备金率以应对流动性泛滥,到底还有多少可操作空间。

  就近年来的实际情况而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成为中国货币当局最为倚重的常规工具——这是一种多少有些无奈的选择。在西方成熟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大大降低,一些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如英国、加拿大等,其央行甚至已完全取消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反观中国的情况却是,由于利率市场化刚刚起步,利率既不能反映、也不能调节资金供求状况,因此,并不适合用作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中国当下所采用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货币供应量。200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不断加剧,至2005年末,因外汇占款而投放的基础货币已经占到当年基础货币净投放的326%,这种情况下,央行所能使用的、较为简便直接的工具只能是央行票据与存款准备金率。

  但这两种工具正在面临难以为继的尴尬,尤其是央行票据。2003年底至2006年底,央行票据余额从三千多亿元急剧飙升至三万多亿元,如此庞大的规模,不仅使得财政负担与日俱增,而且会在到期后再次形成货币投放的巨大压力。事实上,也正因为如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央行转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只不过,如前所述,由于对冲压力实在太大,仅一年时间,存款准备金率可上调空间就已所剩无几。

  针对下一阶段宏观经济走势,预计货币政策仍将维持适度从紧的主基调。具体到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由于2006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4.8%,今年以来法定准备金率总共上调了3%,不考虑新增流动性因素,法定准备金率可能还有1-2个百分点的上调空间。我们认为,鉴于下半年货币回笼压力依然很大,货币当局还需要考虑升值、加息、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发行特别国债等多种方式来共同应对。 

(责任编辑:李天行)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