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当元宵节撞上情人节

当元宵节撞上情人节



2014年02月14日03:4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苏丽萍

  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而今年2月14日又恰逢中国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于是本周五这中西合璧的“双节”相撞,就格外引人注目,据说这样的巧合19年才有一次。

  传统与现代PK,玫瑰与汤圆较量,陪家人还是陪佳人?人们议论纷纷。中老年人偏重于传统节日的内涵,期待全家团聚。而更多的年轻人却很纠结,他们希望的是浪漫的情人相会。而商家似乎更看重洋节,因为这其中的商机更为可观。

  

  开放VS含蓄
  实际上,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一个节日。

  有词为证。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而最为著名的是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均是描绘元宵节景象的,且都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

  古时元宵节的主打是灯会,为当时处在封建社会中的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古代未婚少女平时足不出户,只有这天才破例可以结伴出门看灯赏玩,不少男女借此机会物色心上人,擦出爱的火花。元宵节造就了无数良缘美眷,而定终身的男女也可在元宵之夜秘密相会。

  西方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这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情人节登陆中国后,发展迅猛,大有燎原之势,于是玫瑰花与巧克力成了热销货,而中国传统的元宵和汤圆,则被年轻人打入冷库,引起了诸多民俗专家和有识之士的忧虑,他们认为这样发展下去,洋节会取代传统节日,民族文化有消亡之虞。

  从内涵上看,我们古时的情人节,虽极富诗情画意,但过于含蓄,难以吸引当今的年轻人。过西方情人节,经常订不上一桌饭,购买一束美丽的花也很紧俏,情侣们的消费活动融入到了经济生活。但元宵节的情人节,我们还仅仅是为了赏灯而赏灯,于是少了一份情话,更少了一份浪漫的情致,这也是元宵节打不过情人节的原因所在。

  时尚VS传统
  元宵节的娱乐是赏灯、猜谜、看焰火,吃元宵或汤圆。而情人节通常是互赠玫瑰花和巧克力,浪漫晚餐后看电影。

  如同近年来的庙会陷入千篇一律一样,全国元宵节的灯会也在逐年减少,不再作为元宵节的主打。而灯谜更是不能博得年轻人的青睐,他们很少懂得卷帘格、骊珠格或回文格,甚至分不清谜底和谜面,即使是风靡一时的脑筋急转弯,如今对他们而言也OUT了。而在全国多数城市面临雾霾重围之时,提倡春节少放鞭炮已成共识,放焰火已不可能,元宵节“闹”不起来,更无法引起年轻人的狂欢。

  而情人节则不同。在情人节的习俗中,鲜花和巧克力是庆祝时必不可少的。这是男性送女性最经典的礼物,表明专一、情感和活力。玫瑰代表爱情是众所周知的,但不同颜色、朵数的玫瑰还另有吉意。在希腊神话中,玫瑰就是美神的化身。在世界范围内,玫瑰是用来表达爱情的通用语言。玫瑰颜色丰富,不同颜色有着不同的寓意。花有灵性有花语,数目不同代表的意思也不一样。如:1朵玫瑰代表我的心中只有你,2朵玫瑰代表这世界只有我俩,3朵玫瑰代表我爱你,11朵玫瑰代表一生一世只爱你一个,99朵玫瑰象征天长地久。不同颜色的玫瑰花亦有不同的寓意,如粉红色的表示初恋,红色代表热恋,白色的意为尊敬,橙红色的暗示美丽。而巧克力也有讲究,榛子巧克力代表忠贞,果仁巧克力暗示可人,酒心巧克力表示与你共醉,奶香巧克力则是我的蜜糖……

  土洋各取所需
  今年,元宵节撞上情人节,中老年人希望全家团聚。因为按传统习俗,过完了元宵节,这年才算过完。但对年轻人而言,春节长假一结束,年就算过完了,情人节应该是二人世界。不过也有人表示陪家人吃过汤圆后,再与情人一起去看电影,既陪了家人,又陪了佳人,做到元宵节、情人节两不耽误。更有人选择在这一天领证结婚,彰显双重浪漫。

  一直以来,商家对“情人节”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大搞促销以刺激年轻人的购买欲。而“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消费群体多为中老年人,受传统观念等的影响,商家搞促销的氛围并不浓郁。而今年情人节和元宵节意外重合,使诸多商家借“情人节”之势闹猛“元宵节”,同时展开促销活动,不怕“撞车”,反而更有利于营造节日气氛,拉动消费。如有的地方推出时尚汤圆,草莓、芒果、榴莲、奇异果等口味独特的汤圆大受年轻人欢迎。此外,各种巧克力馅汤圆外观更可人,味道更独特,既是传统元宵节的食品,又与情人节搭上关系,可谓两者兼顾,很有市场。这也说明传统美食仍有开发的潜力,也证明中外融合会产生无限商机。

  据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年轻人是为了快乐才喜欢“洋节”的,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质消费上,而洋节更注重精神交流”。更多的女性认为“洋节轻松自在,中国传统节日过得累”。本来沉淀了千百年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节日,由于挖掘不够和载体单一,再加上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正在传承中“疲软”并渐行渐远。借用民俗专家冯骥才的话说,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传统文化的文脉已断,这才是最可怕的,是导致传统节日被冷落的根源所在。而洋节因没有固定模式且经本土化改造后,具有了丰富多彩的形式,更有浪漫气氛和温馨情调,满足了人们放松和释放情绪的心理需求。

  实际上,一些中老年人仍推崇传统的元宵节,很多人自嘲说早已过了浪漫的年纪。而对于年轻人热衷过洋节,不少人也表示理解,毕竟自己也曾年轻过。至于情人节中的非理性因素,如狂掷千金博得美人心,不顾实际硬撑面子,将情人节过成“情人劫”等,则不应提倡。今年的双节相遇,人们各取所需,而最得利的是商家。

  古诗云“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则有“每逢佳节胖三斤”的戏谑。过节离不开娱乐与美食,但时代在变,许多新观念、新思想不断涌现。我们的传统节日也要挖掘新的文化内涵,融入现代因素,增加年轻人参与互动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会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报记者 苏丽萍)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