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121!121!——写给世界艾滋病日

121!121!——写给世界艾滋病日

   从小开始,我们就记得121,这是一句因为简洁和重复而有力的口令。现在的121,也在喊各种各样的口号,每年都有些变化,也有些没有变。


那是一种很奇特的感觉,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说的最多的就是预防、治疗和关怀,而从主流群体来看——如果有这么一个群体的话,那么我恰恰是属于被治疗、被关怀的;而预防就更加诡异了,与感染者的远离甚至可以被很多人当作预防。就好像是说不准什么时候会咬人一口的毒蛇,还是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歧视和伤害它都是违法犯罪行为,还得仔细照顾着,心里恳求着您赶紧离开我这里吧。


毒蛇是有毒的,但是它们自己未必清楚这一点;在它们看来,它们无非是保护自己或者猎食求生而已。而患者就不同了,他们知道自己带病毒,而且知道如何能感染其他人。——这种恐惧是普遍的,几年就流行一次的扎针、注血之类的流言就很能说明这一点。


而且这种恐惧是不讲道理的,经常会有人来咨询,如果患者摸过的钱啊扶手啊我摸了会不会感染呢?感染了能活多久?天哪,我感染了怎么办?……恐惧得一塌糊涂,谁看了谁可怜。恐惧本身就是人时不时需要的调味剂,否则就不会思考和行动了;不过,讽刺的是,如果被恐惧所控制,那么思考和行动就会变得盲目。这毫无疑问。如果恐惧只是对自我安全的一种担心、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感觉,也不值得大惊小怪的,而这种恐惧很容易带来的是对公众安全的怀疑,怀疑HIV感染者的报复导致了HIV的更快更广的流行。


在很多人看来,这种怀疑往往也成为了艾滋病流行的原因以及预防的目标。在10年前,我在演讲的时候就会有人提问说,是否可以把所有患者都隔离起来,或者送到一个岛上,就可以避免流行?有人问,是不是告诉我如何辨识什么样的人感染了HIV,我就可以预防了,保护自己不会感染?现在还是会有人问,只是会问的比较婉转又充满了温情。


在这点上,我明白了两件事情。一个是,人们是根据直觉判断的,而非知识和逻辑;第二个是,如果你不是,那么说明你和其他人沟通有问题。不过能沟通总是好的,问题是,这种沟通的成本太高,而效率又太低。那么,大规模的宣传教育呢?我很难数得清楚到底看过多少种宣教材料和产品,不过基本可以归为三类,站在道德高点、知识高点或行为高点上,手指往下指点着要如何如何,不要如何如何的。媒体就可以摆出更多的姿势了,同情的矫情的、猎奇的猎艳的、惯例的惯常的等等不一而足,当然,很多记者和编辑是想做好的于公众有益的报道,只是他们不很清楚该如何把握,他们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深入,对他们报道的任何一个领域几乎都是如此。——这也是我认为不能迷信媒体的原因之一。


由于媒体对公众的强势影响,我们不得不苛求媒体好一点、再好一点。如果媒体过于快餐化,那么电影电视之类的大餐呢?时间有了,顾问有了,经费也有了,还缺什么吗?这样是否能便利的解决搞艺术的不懂专业,搞专业的不懂艺术的问题呢?很可能会在合作上出问题。从我片面和狭隘的眼光看来,搞艺术的人和搞医术的人很类似,——过于自我。有人会说,你为什么总是不看到进步、看到成绩,批评的口吻跟摘不掉的口罩一样呢?还是我之前给电视纪录片《在一起》导演说的那句话,传播这种事情,没有功劳就没有苦劳。


有人说,10年来歧视的环境已经大有好转,这和媒体的观点转换和身体力行不可分割。我半开玩笑的说,有两个比媒体更强大的原因改变了艾滋歧视。第一是,社会和文化越来越堕落,被歧视的对象越来越多,公众忙不过来了。举例子说,现在谁好意思说自己是城管、拆迁公司、地产开发商和公务员呢?第二个原因是,公众的道德容忍底线已经降低到几乎无法再降低的程度了,与艾滋刻板联系的吸毒、滥性、同性和买淫根本算不上什么。


我必须在这个一年一度的被关注时刻,抓紧时间诚恳的说几句:
艾滋病不过是一种慢性病,而且治疗药物甭管国产的进口的都是免费的,放眼看去现在看什么病是免费的?重要的是,现在的药物治疗可以长期稳定的控制病情,感染者和其他人完全一样,吃嘛嘛香,而且经过几年稳定的治疗后,几乎不可能感染其他人。


歧视艾滋不能让你更加安全、道德形象更高大;只能让每个可能和已经感染的人都不敢证实、不愿改变,而造成更多的流行,这比确诊的感染者来说,绝对是更庞大的人群;


所谓的关怀也并不是出于人道考虑,更多的人需要的更基本的人道关怀还没有满足,比如西部饿肚子破裤子上学的孩子;而感染者也不需要什么社会的关爱,大家不过是配合社会宣传做做报道罢了,没有多少感染者缺了关爱就活不下去;


关爱和反歧视之所以对于艾滋病防治这么重要,并非在于防止感染者报复来减少艾滋病的流行,而是希望大家都不忌讳了解、咨询、检测和治疗艾滋病,才能真正防治艾滋病,从这个角度来说,关爱的是你自己、是整个社会。


121!121!希望和祝福我们在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




2011年12月1日

转自新浪博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