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财税服务"热的冷思考
2017-01-22
日前,解税宝APP2.0版赶在春节前上线,计划投入百万资金,大撒“解税宝红包”鼓励企业财务人员、税务师、律师、会计师等注册,并悬赏征集财税问题。
解税宝APP2.0版的推出,延续了2016年“互联网+财税服务”的热闹,并大有掀起新高潮的气势。没有最热,只有更热!2015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财税服务”一路狂奔。
网络、APP遍地开花
2015年8月初,中税协最早力推的财税服务平台乐税网上线,号称是财税服务领域的“天猫”,目标是为税务师事务所、税务师和纳税人搭建的一个便捷、高效、透明的专业财税服务在线交易平台。
2016年1月,瞄财网上线运行。瞄财网是集税务咨询、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工程造价四位一体的财税服务垂直交易平台,是一个专注于服务不同层次的财税创业者和财税服务需求者的网络交易平台。此前,瞄财网和中国税务报合作开办了“网络税务师”栏目,宣传“互联网+财税服务”,聚行业智慧探讨发展路径。
2016年5月,由全能战士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开发的足智网上线运行,并推出了APP客户端。
2016年8月,北京解税宝科技有限公司邀请众多财税大咖坐镇,宣布解税宝APP上线运行,构建起在线直播、互动交流、政策解读等五大系统,力图打造财税服务的“滴滴出行”。
2016年12月,北京中税网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中税网通”互联网+涉税服务平台,手机APP、电脑PC端全面上线,打造集查税、问税、解税、办税、税案、税课、税服、税吧八大功能于一体,多系统、多角度、多环节、多层次解决涉税问题的系统。
上述平台、APP仅是“互联网+财税服务”热的一部分,尚有大量平台、工具没有一一列举。除了传统的税务师事务所在开发“互联网+财税服务”系统外,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也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互联网+财税服务”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有效需求在哪儿
“互联网+财税服务”热为何兴起?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战略,各行各业冀盼搭上“互联网+”谋求发展,财税服务业自然也不甘落后。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机关大规模简政放权后,财税服务必须走市场才有出路。
财税服务走市场,一方面需要建立渠道,另一方面需要创造市场需求的产品。于是,一部分有市场思维和互联网思维的财税专业服务人员,自然而然想到了搭建类似淘宝、京东商城的互联网平台,把财税服务的提供方和需求方聚合到一块,通过讨价还价形成交易,平台从中获取自己的利益。这是众多“互联网+财税服务”平台兴起的基本逻辑。
但是,经过1年多的实践,平台建设者们发现,把财税服务的提供方——税务师、律师、注册会计师及其机构拉到平台上不难,难的是需求方——企业和个人却没有大规模涌上平台,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
症结在哪儿?是企业不需要财税服务吗?显然不是。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公布的数据,两个行业目前的年营业额已接近千亿级。所以,现实的、潜在的财税服务需求肯定是存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需求引上平台。
这是众多“互联网+财税服务”平台面临的窘境。对此,我们需要反思:专业财税服务和成型的商品买卖存在哪些差异?企业真正需求的互联网财税服务是什么?如何让企业既便捷享受财税服务,又降低支出?
对这些问题,在平台搭建以前,很多建设者自认为已经思考很透,但付诸实践后才发现,理想和现实差距很远。
在解税宝APP2.0版上线仪式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房地产专家董潘认为,“互联网+财税服务”既要盯住财税服务,但又不能仅限于财税领域,外汇、投资都可以做。个人对财富管理、房地产投资的需求非常旺盛,“互联网+财税服务”要发掘这方面的需求。
资深财税咨询顾问、《新理财》社长马靖昊认为,“互联网+财税服务”平台要有人气、有粉丝,有品牌;产品要精致,有互联网特点,有个性化。
这些局外人的观点,值得“互联网+财税服务”平台建设者们关注。
合作共建还是“独霸江湖”
“互联网+财税服务”平台的大量涌现,使竞争更加激烈。
“我们抢在春节前上线解税宝APP2.0版,一个重要考量是让对手没有时间反应、模仿!”解税宝科技公司董事长李记有坦言。
虽然发展互联网涉税服务离不开竞争,但过度的竞争可能使各方都受到伤害。况且,“互联网+财税服务”要发展,亟须建立、完善与交易有关的很多标准,比如交易标准、服务质量标准和损失赔偿标准等等,这些仅靠几家机构难以完成。
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副会长李林军曾指出,税务师行业发展“互联网+”,要建立机制和标准,举行业之力,建立平台,建立机制,建立标准。通过全行业标准化产品、规范化服务,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能,取得政府部门和社会认可,以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众多“互联网+财税服务”平台而言,是谋求“独霸江湖”,还是合作共建实现共赢,已经是面临的现实问题。
来源:中国税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