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经济复苏前,资产价格先上涨

经济复苏前,资产价格先上涨


    2009-06-01    祝宝良    来源:经济参考报


  对当前的中国经济怎么看?底部已经形成了,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但离复苏还有点远。
  为什么说最困难的时候过去了?政策的效应还是不错的,拉动内需政策出台以后,带来的影响大家看得到,今年一季度的投资和消费都增长很快,经济增长速度还没有像想象的那么快,主要是消化大量的库存,库存大幅度的回落,一旦库存恢复到正常水平,对经济往下拉动的作用就没有了,整个经济形势就会好,一季度6.1%的增长就是全年最低的了。
  有人说经济开始复苏了,我觉得这个看法过于乐观。中国的库存调整刚刚结束,但是产能的调整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这有几个理由。
  其一,中国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现在的产能利用率大概只有60%的水平。
  其二,中国要调整的过剩产能大部分集中在出口领域,外需不太好的情况下,调整的难度相当大,产能没有调整过来时,企业是不太愿意投资的。为什么调整很难?中国2000年加入WTO以后,产能快速扩张,很大一部分是为出口服务的,这部分产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所说的落后产能,相反,一部分产能比为国内服务的产能水平要高。比如说纺织业,很多OEM的工厂都是贴了国外最好的牌子出口,为国外贴牌的这些产能,产品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在国内销售,出口出不去了,调整难度很大;比如说钢铁业,像鞍钢、宝钢、武钢这些好企业,主要生产轮船、汽车用的钢板,现在产能也过剩,扩大内需政策拉动的恰恰是线材这些低端产品的需求,对它们帮助不大。
  其三,扩大内需的政策,对拉动增长无疑是有利的,但在短时间内,内需的增长还是难以弥补出口的下降。而且,扩大内需的着力点上没有放在结构调整上,而重要是在保增长上,虽然有了十大振兴计划,但是目前看起来执行难度还比较大。而且,新的增长点不是太明显,前一阵找到两个——文化产业和生物技术——但这两个新的增长点还不足以把民间投资激发起来。
  经济开始持续地复苏,应该是民间投资开始主动投了,然后引导经济复苏。另外,还得依靠世界经济起来,把过剩的出口产能相对拉动一块,真正的复苏才可能开始。
  我们现在仍处于经济低迷的时期,还谈不上复苏阶段。这是中国的情况,世界的情况也差不多,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了,但是实际增长速度还是远远低于可能达到的水平。美国、日本、欧洲,包括中国,实际增长都低于其潜在的增长能力。
  这种情形并不支持传统的通货膨胀率的大幅度上升,也就是说,CPI、PPI反映的通货膨胀应该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上。但是资产价格就不好说了。各国为了刺激经济大量注入流动性,中国M2的增长速度已经到了26%了,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了。大量的流动性多出来以后,这一部分的货币总得要往逐利的方向走,走到哪儿去?往往是投资到资本市场或者是资本化的商品上去,还可能会投到形势相对较好的国家去,比如说中国。
  虽然投资银行不行了,但相当多的基金还是有不少现金,他们一定会找漂亮故事来讲。
  比如中国经济还不错,内需在增加,那么就炒中国股票,中国股市上涨后,就想到中国对有色金属、石油的需求,然后有色金属开始涨、油价开始涨,油价稳定、有色金属涨了50%、60%也稳住了,然后大豆的价格开始涨了。国内还有大量大豆积压,大豆的价格涨了那么多,完全不合理。
  在这个时候,大家的看法不一样,看涨的人进去了,但是涨到一定时候又觉得风险太大,因为实体经济没有起来。从石油到大豆,国际上金融化的初级产品已经炒了一轮,下一步炒什么呢?有人说炒货币,看欧元会升,美元会贬值什么的。类似这些资产的炒作,轮番上阵,但也不可能像2006年、2007年那个时候,大家看好实体经济,资金在不断循环过程中,现在是在实体经济没有起来,实际没有支撑的情况下炒作,存在虚的成分。实际上是轮流讲故事,讲完一个再讲一个,没有故事可讲就回来了。总的来说,资产价格回升的幅度不可能像以前那样。
  对于中国经济的判断,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悲观,当时我相对乐观,现在乐观的人越来越多,我只是审慎乐观——首先实体经济确实比我们想象的好,其次我没有像那些乐观的人说经济复苏了,什么问题都没有。
  乐观的看法是,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超过10%,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是10%,如果实际增长超过10%,那么通货膨胀会非常迅速地释放出来。我的判断可能到不了这么高。
  一季度的增长主要是政府的投资、国有企业的投资加上部分的消费拉动,投资和消费增长都不可能持续那么快,这个力度一旦缓下来,惟一比较好的就是库存调整结束,下拉经济的作用力没有了,经济就稳住了。政府看到,无论国际国内,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了,但中国的出口短时间内起不来,在这样的情形下,结构调整还有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问题就摆到议事日程上来,准备启动下一步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即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预算制度等。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中国同样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但通过改革走出来了。现在很难达到当年的力度。1998年时,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多,改革的目标也很明确:国有企业改革,引入新的竞争,启动汽车、房地产的消费市场。现在老百姓需要的医疗、教育,都是要政府掏钱的,不是市场化就能解决的,整个就很难,然后又要调收入分配,就更难了。
  总体上看,中国经济还没有开始真正的复苏,以CPI、PPI计算的通胀率仍将在低位,但超发的货币会寻找逐利领域,轮番推高各种资产的价格。

(作者为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