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多重压力升级过长冬 或面临大规模洗牌
来源:《新世纪》周刊 作者: 王莉 于海荣 发布时间:2011-08-16
对于浙江省温州市经贸委中小企业处负责人黄寿君来说,这几个月的日子不好过。自从今年4月多家企业的倒闭演化成“倒闭潮”传闻后,每听到辖区内企业倒闭的消息,他都如坐针毡。
黄寿君对本刊解释,“倒闭潮”没有出现;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大;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上涨、资金趋紧;深层次的意义是行业洗牌,产业转型。这一系列表述,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际的措辞基本相同。
中央部委的说法亦如此。分管中小企业工作的国家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近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也做了同样表述。阿里巴巴集团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7月27日发布的《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显示,“倒闭潮”目前尚未出现,大多数浙江的小企业仍在积极经营。受调研的小企业中,处于歇产或半歇产的占比为18.63%,而25%左右的小企业开工率达到了90% 。
“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依旧是原有的困难。”全国工商联调研室研究员黄文夫告诉记者,焦点在于困难程度有没有加剧,经营状况有没有更恶劣。
各种压力仍在持续,中小企业的前景无疑更为坎坷。各方的共识是,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部分中小企业的倒闭本身是一种合理的产业升级淘汰。
“问题在于淘汰多少落后产能算合适,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花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对记者表示。
多重压力恶化
尽管“倒闭潮”的传言并非现实,不可否认的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多重压力正在升级。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告诉记者,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正受到土地等资源要素紧缺的制约,加之多处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年均20%以上的增速,让中小企业的日子不那么好过。
不同的压力对企业的影响不尽一致。浙江宁波一家台灯出口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李小姐对记者表示,由于频繁停电、现金流不畅,企业有订单但是不敢接。
宁波市从7月初又开始频繁出现停电,是老板不敢贸然接订单的主要顾虑,因为不能按时交货将要支付高额违约金。“停电多则一整天,少则半天,不确定性在增加。”
在电力供应优先保障大企业的情况下,同处停电尴尬的还有宁波几万家中小企业。宁波市经济委员会公布的该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在经历今年3月90余万千瓦的用电缺口后,7月中旬至8月底,宁波的形势将更严峻,届时用电缺口可能达到100万千瓦。停电间接造成人工产能闲置,产品成本相对增加,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现金流不畅是另一大难题。李小姐告诉记者,上游供应商要求的应交货款时间短,下游企业则经常拖欠货款,“最近一段时间的资金周转速度要比以前慢2倍。”企业腾挪空间越发逼仄。
上述报告显示,小企业面临的前三大压力——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人民币升值——均大幅度攀升。以2010年初为中间点,接受调查的小企业中,面临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的占比由此前的52.10%,上升到目前的81.67%;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的占比由55.56%上升至81.43%;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占比,也由32.95%上升至48.11%。
在此前的“倒闭潮”传言中,由紧缩货币政策引发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被视为导火索。事实可能并非如此简单。
在阿里巴巴和北大的调研中,无论是在2008年-2009年宏观调控政策宽松、还是2010年至今政策开始收紧的环境下,融资成本高的排序均未进入前三位,这表明宏观调控对小企业经营没有直接影响,最根本造成小企业经营困境的还是其他经营成本因素。
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投融资研究部主任吴瑕对记者表示,政府控制通货膨胀采取的收紧货币政策,没有对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直接影响。
央行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上半年企业贷款累计新增2.95万亿元,同比少增1075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贷款累计新增1.58万亿元。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宏观经济金融研究处副处长付兵涛告诉记者,在总体偏紧的背景下,小企业贷款增速尽管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但增速也在下降。上半年小企业贷款增速为25.9%,低于一季度29.3%的增速,也低于2010年全年29.3%和2009 年的41.4%。
不过,阿里巴巴与北大的调研显示,小企业不是传统银行的主要客户。接受调研的浙江小企业中,以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仅占21%,通过亲友及民间借贷的比例则高达50%;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借贷的比例为8%;而尚有22%的小企业未与金融机构或个人发生过借贷行为。
“宏观调控导致的银根收紧,银行放贷资金减少,利率上浮,但由于银行本就不是小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来源。所以,这些对小企业影响甚微。”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胡晓明表示。
他认为,小企业之所以感受到宏观调控有些影响,主要是在信贷紧缩和房产调控背景下,中大型企业从银行贷款也变得不容易,从而转向民间金融市场融资,推高民间借贷利率,致使小企业融资成本增加。
洗盘进行时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均表示,尽管融资成本较高,目前民间借贷的资金仍是比较充裕的。不过,对于后续资金充裕程度,各方观点并不一致。
兴业证券近期的民间资金草根调研发现,由于风险意识上升,民间资金拆借机构出现比较明显的惜贷现象。
由于优质项目太少,一些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转坏,兴业证券部分调研对象对股市关注程度有所上升,甚至已经开始进入股市。几个老资格的民间拆借公司认为,下半年违约的情况会增多,春节前后在资金结算的高峰期,可能会出现大批企业“跑路”而引发民间资金链断裂风险。
卓勇良则认为,问题可能没有那么严重,对民间借贷机构来讲,只要资金是安全,收不收回并不那么重要。他预计,年底民间借贷资金会有一部分收回,但影响不会太大。
对中小企业未来的发展,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保育钧对记者表示,不要用悲情主义去看待小企业的处境,目前的困境正是洗牌的好机会。
“一部分不具备竞争力的落后产能应该被淘汰。”保育钧称,对于应放手让其淘汰或伸手扶持的企业,政府部门要分清楚,如没有任何核心技术的来料加工,就该被淘汰,而拥有新技术的中小企业,政府、金融机构要给予支持。
吴瑕认为,中小企业出现倒闭,其中有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因,目前的困难形势只是加快了中小企业转型的速度。她建议,相关部门可选取一定数量企业调研,大概估算淘汰的落后产能。
黄寿君对记者表示,对于温州来说,中小企业的关停体现了产业升级的过程,宏观因素、产业自身发展的因素以及国内外的环境,都在倒逼着企业要去转型。
企业已经自发地开始行动。前述阿里巴巴和北大的调研显示,浙江小企业已经在通过产业升级提高边际效益,应对成本压力。这些产业升级的措施包括购置新机器设备或提高生产自动化来降低人力的支出;购置新厂房来扩大生产、达到规模效应等。
长久来看,仅有这些并不够。卓勇良认为,浙江中小企业的业态决定了其转型升级之难。虽然目前已有部分企业进入国际知名品牌的产业链,但是,从产业来看,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有带头作用的高科技、研究型企业,而后者才是产业转型升级应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