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宜兴市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宜兴市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




江苏省宜兴市财政局  朱旻华  许国军  汤建军

  财政信息化建设是建立规范有序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是深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加强财政法治,实现科学理财的重要技术保障,越来越受到各级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运用。

  一、宜兴市财政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宜兴市财政高度重视财政信息化建设,围绕“信息建设制度化、业务流程规范化、应用平台一体化、资源整合集约化、服务管理人性化”的目标,初步完成了“金财工程”一期建设,基本形成了“一套制度、两个网络、六大系统”的信息化应用格局。

  ——“一套制度”。即在全市财政系统建立了一套涵盖部门职责、系统立项、机房管理、保密安全等方面的制度。《宜兴市财政局信息化建设规范》为信息化建设明确了职责、办理程序及审批事项;《宜兴市财政局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确保了全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及数据安全;《宜兴市财政局关于上网行为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全系统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的行为;《机房定期巡检制度》及“工作日志”为全局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制度保证。

  ——“两个网络”。即“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财政专网(内网)和连接互联网的外网。按照“金财工程”建设要求,结合宜兴实际,宜兴市财政局利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财政专网建设,实现了部、省、市(县)及镇级财政网络的纵向连通;根据财政业务的需要,同时实现了与横向的近300个预算单位、商业银行、国地税及人民银行金库的网络连通。财政专网的建成,为各项财政改革的顺利推开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与此同时,在确保财政数据安全保密的基础上,建成了与互联网相连通的外网,开通了财政网站和政府采购网站,有效地宣传财政工作和政策法规,扎实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工作。

  ——“六大系统”。即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国库集中支付为重点的六大业务系统。2009年建成的预算编制系统为编细编实年度预算、实现部门预算的“两上两下”提供了技术支撑;2009年建成的工资统发系统实现了全市2万多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网络化集中统一发放;2010年建成的国资管理系统摸清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家底,规范了国有资产处置程序,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标准的制定及购置和处置的审批提供了参考数据;2010年建成的非税收入征管系统实现了非税收入“单位开票、银行代收、实时入户”新的征管方式,进一步规范了非税收入征收、减免及入户行为,确保非税收入足额征收; 2010年建成的政府采购管理系统为所有采购人、供应商提供了参与政府采购的网络平台,政府采购管理系统上线运行以来,累计完成货物及服务类政府采购项目3500多个,预算资金25.56亿元,节约4.89亿元,节约率19.13%;2011年建成的预算执行一体化平台系统实现了从预算指标管理、用款计划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拨款管理、银行清算及账务处理等主要财政业务的贯通。2012年1至8月,一体化平台已集中支付13.95亿元,直接拨付资金15.43亿元;这六大业务系统的建成,提升了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高了财政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和高效。

  二、宜兴市财政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宜兴市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理财思路、理财方式和理财手段不断创新,对财政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

  1、财政改革的深化对财政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今后一个阶段,我市的财政改革将继续按照构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四位一体的财政管理目标体系,围绕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工作进一步深化推进。同时,建设法治财政、阳光财政、精细财政的任务越来越重。在此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如何发何其独特作用,更好地来支撑、保障财政改革和各项管理举措的顺利实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积极探索。

  2、“数字宜兴”建设对财政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契机。当前,宜兴市正在建设以“市民卡”工程为中心、“人口信息库”等四个数据库为基础库的“数字宜兴”项目,其中“宏观经济数据库”的数据采集工作,需要市财政局的积极参与。另外,宜兴市“五保合一”的“金保工程”、“天网工程”等项目的不断推进,也将对财政的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3、宜兴市财政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资源共享度还不够高,六大业务系统还没有真正实现无缝对接;二是系统实用性易操作性还不够强,从全省的“标准版”到适合我市实际的“专用版”还有一段距离;三是网络安全还有待加强,持续稳定运行的可靠性还不够强;四是为领导决策分析、加强财政监督、开展绩效评价的功能还有所欠缺;五是财政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能力不足,专业技术力量有待加强,财政干部操作使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今后宜兴市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初步构想

  1、确定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今后一段时间,宜兴市财政信息化建设要结合金财工程建设要求,紧紧围绕市财政改革目标,突出整合现有资源,以最少的成本,谋得最佳的效果,提供最好的服务。一是要实现所有业务系统的无缝对接,真正实现“一体化”;二是要改进和完善业务系统的操作流程,人性化设计,规范化运行;三是加强规划,科学论证,整合资源,实现系统建设的科学化、“集约化”。

  2、扎实推进重点系统建设工作。财政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后一段时间,在改进和完善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需要重点推进以下几项系统的建设工作。

  (1)建成全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对有效管好用好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提高资金的管理水平、为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提供数据支持等将起到积极作用。

  (2)建成财政业务动态监管系统。动态监管系统主要是实现对财政业务环节的自动监管,全面评估财政业务环节的工作效率,这是财政监督的创新之举,将为我们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提高财政预算执行效率和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武器。

  (3)建成财政数据查询分析决策系统。要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及早建成一个财政数据的查询分析决策系统,为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财政经济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4)构建坚实的信息安全防御和运行管理体系。针对当前网络攻击和病毒泛滥的现象,建设一个系统级的异地灾备系统,提升财政网络尤其是财政专网的防病毒、防攻击、防侵入能力,确保财政业务系统正常运转和财政数据的安全完整保密。

  3、加强财政信息化队伍建设。财政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一是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这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力量;二是引进服务外包,利用最低的成本保证非涉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日常维护;三是加强财政业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应用素质,把技术应用真正转化为管理质效,切实提升宜兴市财政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