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财经专线评出2012年国内财经十大新闻
来源:新华网 作者: 日期:2012-12-28
一、营改增试点财税体改深化
1月1日,上海正式启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首轮试点选择交通运输业及部分现代服务业。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自2012年8月1日起至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等11个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目前国内已经纳入营改增试点的企业达90万户。营改增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转型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积极财政政策和结构性减税的重要内容。
二、温州拉开金融综合改革大幕
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开展金融综合改革,切实解决温州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7月,国务院批准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总体方案;12月,又同意福建泉州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温州、珠三角、泉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拉开了中国金融综合改革的序幕。
三、浮动幅度扩大汇改步伐加快
中国人民银行4月14日发布公告,自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这意味着,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此举被外界评价为人民币自由浮动迈出的重要一步,有利于促进人民币汇率的价格发现,增强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有利于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四、央行时隔42个月再次降息
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自2008年12月23日以来,央行在42个月内首次降息。7月6日,央行再次宣布不对称降息,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0.25%的同时,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在物价持续走低、内外需明显不足的大背景下,央行连续降息凸显了稳定经济增长的强烈意图。而非对称降息等措施,对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振企业信贷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五、水电阶梯收费资源价改提速
6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听证结束,各地将陆续出台阶梯电价实施方案,7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试行。与此同时,阶梯水价试点工作也在全国部分城市陆续开展,广州、长沙等地率先召开水价调整方案听证会,并陆续执行阶梯式水价。以阶梯电价、阶梯水价实施为标志,中国资源类价格改革从“探路”走向“提速”。
六、“新36条实施细则”悉数出台
根据国务院要求,《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新36条实施细则”)今年上半年全部出台。统计显示,共有包括铁路、能源、电信、金融、卫生等部门出台42项实施细则,这些细则涉及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相关的各行各业,在消除制约民间投资发展障碍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一些民间投资禁区开始“破冰”,民间投资领域和空间大大拓宽。
七、购岛闹剧致中日贸易“降温”
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坚决反对,非法决定“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此举激起中国民众的强烈抗议,中日贸易受到严重影响,日系家电、汽车等销量出现大幅回落,9月和10月日系品牌乘用车分别下降40.8%和59.4%;曾经非常火爆的赴日旅游也风光不再,日本航空公司被迫大规模缩减航班。统计数据显示,前11个月,中日进出口贸易额同比下降209%,其中从日本进口的贸易额同比下降7.6%.
八、光伏产业遭遇美欧双反调查
今年9月、11月欧盟委员会先后发起了对中国光伏太阳能电池的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11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终裁,对自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受欧美双反调查的影响,中国光伏产业遭受严重打击,光伏行业企业陷入经营困局。为应对欧美双反调查的影响,中国发起了对美欧多晶硅产品的双反调查。年末国务院常务会议又研究确定了包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等五项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九、沪指破2000点创46个月新低
在经历多次2000点“保卫战”后,上证指数在11月27日收盘跌破2000点,这是沪指自2009年2月以来首次收盘于2000点下方,29日上证综指更是改写46个月来收盘新低。尽管随后在相关政策预期刺激下,沪指重返2000点上方,但市场弱势未改。中国股市期待从更多充满智慧的“治市”良方中寻找到出路。
十、中海油获准收购尼克森公司
加拿大政府12月7日宣布,决定批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申请。这标志着中海油乃至中国企业完成迄今为止在海外最大宗的收购案。成功收购尼克森对于中海油国际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由此,中海油将成为更重要的国际能源公司。同时,中海油获准收购尼克森公司表明,中国企业走出去固然艰难,却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新华社财经专线评出2012年国际财经十大新闻(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一、IMF大规模增资中国做贡献
4月20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春季会议,以及6月19日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国际社会两次探讨向IMF增资事宜,各方最新增资承诺总额约4560亿美元,其中中国承诺增资430亿美元。这有利于IMF更好地发挥维护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作用,也表明了各参与方共同应对危机、维护金融稳定的负责任态度。
二、社交网站“脸谱”上市
5月18日,全球最大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在纽约纳斯达克上市,融资160亿美元,刷新美国互联网企业IPO纪录。但它的上市也标志着美国网络股泡沫达到顶峰。上市第二天其股价就跌破38美元发行价,并在8月跌破20美元,市值蒸发500亿美元。“脸谱”遂成为IPO失败的经典案例,并令操盘上市的摩根士丹利备受质疑。
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
6月1日,人民币和日元正式开展直接交易。中日互为主要贸易和投资伙伴,货币直接交易,有利于减少两国企业汇率风险,促进双边经贸互通,提高区域合作水平,也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2012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加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和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中国还与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阿联酋、蒙古国等签署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四、俄罗斯正式“入世”
8月22日,俄罗斯在经历18年艰苦谈判后,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56个成员。俄罗斯入世,标志着世贸组织将最后一个重要经济体纳入国际贸易规则之内,由此世贸组织覆盖了98%的国际贸易。目前,俄罗斯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11位。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说,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正导致游戏规则和俄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五、美联储启动QE3
9月1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QE3)货币政策。为应对增长困局和欧债危机,2012年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继续倚重宽松政策。除美国外,英国央行两次扩大量化宽松规模,日本央行四次追加宽松货币措施,欧洲央行出台不设上限的新国债购买计划。然而,量化宽松虽有助于短期刺激经济,却不能替代长期的财政整固和结构性改革。目前这一政策的效力已日渐下降,并可能造成下一轮通胀和资产泡沫。
六、“欧洲稳定机制”生效
10月8日,欧元区永久性救助基金“欧洲稳定机制(ESM)”正式生效,它将作为常设性救助机制,向融资困难、需要帮助的欧元区国家和银行提供资金支持。ESM由欧元区各国按比例出资,总计7000亿欧元,放贷能力为5000亿欧元,它既是欧元区永久性的金融“防火墙”,也是欧元区应对危机的重要措施,其建立在根本上弥补了欧元区成立后缺乏救助机制或救助机制仅能临时救急的缺陷,有助于增强投资者抵御风险的信心。
七、中日韩启动自贸区谈判
11月20日,中日韩三国联合宣布正式启动自贸区谈判。中日韩都是世界重要经济体,经济总量累计达14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0%.三国自贸区一旦建立,将有力促进东亚经贸合作,并对全球经济合作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背景下,以区域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增长,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诉求。中日韩三国地缘接近,互为重要贸易投资伙伴,自贸区谈判具备坚实基础,前景可期。
八、“财政悬崖”逼近美国
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国会领导人就“财政悬崖”举行会谈,启动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财政悬崖”到来之前的最后博弈。“财政悬崖”指美国国会两党如不能在年底达成妥协,明年初美国将迎来税收上升和政府开支减少的双重紧缩,由此可能导致美国经济2013年重陷衰退,失业率再次突破9%.目前“财政悬崖”问题已成为市场波动主要诱因之一,它同时反映了美国重建财政平衡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九、欧债危机持续蔓延
11月27日,欧元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减免希腊债务达成一致,并同意提供440亿欧元救助贷款,使希腊再一次避免无序违约。一年来欧债危机依旧未解,希腊是否会退出欧元区悬疑不断,金融市场因之动荡,而西班牙成为新焦点,西政府年末不得不向欧盟申请近370亿欧元用于救助4家金融机构。此外,法国失去3A主权信用评级。机构问卷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四成企业表示欧债危机给它们的业务带来负面影响。
十、中企海外投资逆势增长
12月7日,中海油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申请获得加拿大政府批准,这一迄今最大中企海外并购案“过关”。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大环境下,2012年中企海外并购依然活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企对外并购额达到522亿美元,同比上升16%,创2005年以来最高纪录。从格局看,除资源、制造业等传统领域外,中企“出海”逐渐扩展至金融、文化产业等更高层次。例如大连万达集团5月份出资26亿美元收购美国AMC影院公司,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电影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