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企业税务登记注销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企业税务登记注销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注销检查是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注销税务登记管理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申请注销企业大多因经营亏损而难以持续经营,但也个别企业存在不良注销企图,造成税收流失和征管秩序的混乱,如何把好税务登记注销检查这一税务管理的最后一个关口,注销环节至关重要。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对企业税务登记注销检查的实践,剖析注销企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一、企业申请注销税务登记的原因

    企业申请注销税务登记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一是不能持续经营。其特点是无收入或无能力经营,主要是无业务未经营的新办企业,或是近几年无经营收入而长期零申报的企业,此类注销企业约占总申请注销户数的30%。二是难以持续经营。其特点是一般有收入但因经营不善而长期亏损,这部分企业约占总申请户数的50%。三是无法持续经营。其特点是由于外部因素导致正常经营中止,主要是企业转型改制、场所拆迁、重组分离合并、总机构业务调整、审批政策调整或者合同期满未能续约、破产清算、被吊销执照等非常规因素所致,这部分企业约占总申请户数的15%。四是不想持续经营。其特点是有特定目的,企业账面各财务指标良好,业务蒸蒸日上却突然中止经营申请注销,主要发生在企图“脱壳”、虚假注册、隐匿收入、转移资产或利润、逃避债务等故意申请注销的企业,这部分约占总申请户数的5%。

    二、企业注销检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该局对80%以上的经检查无问题或存在问题,但情况简单事实清楚的申请注销企业,一般从受理到结案在不超过20个工作日内完成,部分有问题需进一步核实的经批准延期一般不超过一个月,极个别问题较多且情况复杂需补充资料深入查证的一般按要求在三个月内完成。

    从近几年注销检查实践和查补税款情况看,注销检查有问题的户数约占申请注销总户数的20%,其中5%的有问题户查补的税款及滞纳金罚款占所有有问题户的80%以上;其上述四种原因申请注销的企业中,不想持续经营的企业有问题查补的税款约占总查补税款的60%,难以持续经营的企业有问题查补的税款约占30%,不能持续经营和无法持续经营的企业有问题查补的税款约占10%。注销检查的重点在于严格把控5%有特定目的不想持续经营的企业,认真核实那些难以持续经营的企业长期亏损的原因,力争把可能漏征的税款减少到最低限度。

    (一)申请注销且经检查有问题的企业,在以下方面有各自不同程度的体现:

    1、有的不列或少列收入。采取的手段多种多样,有的只对开具发票部分做收入,部分收入开收据挂往来账,如检查某设计院青岛分部到申请注销时尚有收取的设计服务费328600元预收款转挂其他应付款不转收入(未开发票);某集团公司下属的广告分公司所挂预收款92955元最后做白条退款处理,经追溯以前年度系开收据收取的车体车内食品广告费;还有的利用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代收费业务时对其差额部分长期挂账,如某物业公司代收代缴业户水电费差额73053元及收取管理费42916元不做收入和纳税调整;还有的将部分电子结算业务收入隐匿不进行纳税申报,如某公司下属饮食店将部分POS机收入15882.56元未纳入收入总额。

    2、个别企业编造虚假的计税依据。多采取虚列成本、多列不实费用的方法逃避税收,如检查某经销乐器的亏损企业时,对其帐面存货进行盘点,发现其能认定的库存查无实物的存货折合人民币227825.06元;如某广告公司收入扣除设计制作费34354.71元无合法有效凭证降低营业税计税依据;某职工协会技术服务部为降低利润虚列劳务费76825元且无有效凭证;还有的虚列差旅费、收集大量连号过路过桥费和出租车费等,降低利润偷逃企业所得税,套取现金少缴个人所得税等。

    3、有的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少缴税款。检查中发现有的企业已销售或已提供的服务在开出发票后,将部分发票联(特别是关联企业)收回作废冲减收入,还有的商品已发出或服务已提供,收入却没有相应增加。如某经销锅炉设备的企业检查年度发生一台54万元设备做退货处理发票已收回,经询问和实地核实购货方却证实设备正在运转。

    4、有的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税款。表现在个别取得收入不申报或以物抵债少缴税等情况,如查处一举报经营家具的单位,发现其利用卖场管理的漏洞,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取得119万余元收入未进行纳税申报,而按其所说的营业额尚不足支付年租金20余万元;检查某长期零申报的贸易公司突然发生大额还款情况,深入核实往来账项发现原来是以房抵债的事实,最终追缴营业税等16万余元。

    5、个别企业伪造、变造账簿和计账凭证。多发生于有账外经营的情况,企业将部分收入成本和利润转到账外,为转到账外成本部分的资金在账面上平衡,就以借款方式再转到帐内,多采取借法人、股东等自然人或关联企业资金挂其它应付款,即使是这部分资金也发现有的假借真还,如检查某经营木材的实业公司时,发现其以货抵债的其他应付款21.6万元本来就是收取的木材款。

    6、有的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税款。如某海事咨询企业以现金形式发放的季度奖、年终奖、效益奖、节日奖,白条列支通信补贴、交通补贴等,均未并入当月工资总额一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追缴少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76610元;某工贸公司白条列支差旅费套取现金12855元未扣缴个人所得税,处罚款2571元;某公司申请注销检查时止帐面可供分配的未分配利润167499.88元,其中自然人投资部分占40%,应在利润分配时扣缴个人所得税13399.99元等。

    7、有的未按规定开具、使用、取得发票。违反发票管理办法的现象屡禁不止,其目的无非是为自身的利益而逃避税收监管,如某餐饮企业支付关联企业租金102万元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直到注销检查时责令限期改正后才取得;某工程设备公司为给施工人员发放劳务费14300元设法从无实际业务往来的开票公司取得工程款发票等。

    8、有的未按规定设置、保管账簿和记账凭证。有的新办企业以没有业务没有收入为借口长期不建账,有的记账凭证平时散装待注销时装订,还有个别企业出于特定目的以保管不善为借口丢失账簿使检查人员无账可查,对此未建账或账簿丢失行为我局一律按规定在注销检查时处2000-10000元罚款,使这种现象呈逐渐减少趋势。

    9、个别企业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某经营起重机械设备的公司资料残缺不全、成本费用核算不实,注销检查时对其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22609元。

    10、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常发生于以极低的价格处理存货或固定资产等情况,如某餐饮企业清算时处理厨房设备和餐桌椅给关联企业价格明显偏低,对其调整计税依据33912.33元并补缴相应税款。

    11、未经审批自行按减免税申报。个别从事特定行业有政策规定可享受减免税收的企业,未经税务机关认定、审批,私自将业务收入按免税处理,如检查某从事医疗美容的企业未经审批自行免税,注销检查时追缴营业税及罚款滞纳金21余万元。

    12、有的利用国地税信息不畅编造不同的收入报表。多发生于所得税在不同局管理的情况,如某企业在国税缴纳企业所得税,地税申报营业税收入额与国税所得税报表收入额相差169万元。

    13、协助他方偷税。如某数码公司青岛分公司承租张某个人房屋,提供合同复印件显示租金6万元,检查人员分析其位于台东旺铺,经查证其总部发来的合同原件传真发现实际租金60万元,追缴出租方税款5万余元;某核定征收企业白条列支来自关联企业的成本50万元,补开发票追缴税款近3万元。

    14、往来账项长期不清理漏缴所得税。企业经营终止申请注销时,需要清理资产和债权债务,进行企业所得税清算,不少涉及所得税甚至流转税,如某商业批发公司应收账款贷方余额310004.96元未进行纳税调整补缴企业所得税77501.24元;某经营计算机配件产品的科技公司,到申请注销检查时账面可供自然人投资者分配的28176.68元未分配利润追缴个人所得税5635.54元。其他如股权转让应缴未缴印花税、代开发票不纳入收入总额偷逃所得税等等现象不一而足。

    (二)税务机关注销检查中面临的困扰因素

    一是来自企业的不充分配合。小规模纳税人整体纳税意识较差,私营企业占申请注销企业的绝大多数,注销前法人和投资者早已忙于另谋生路,原来的会计因不再发工资也已另找工作甚至已换过几次,注销时法人和原来做账的会计不出面,临时找个会计甚至从没干过会计的人跑腿,待核实其财务报表及明细账有关业务问题常常一问三不知;许多成立一年多又无业务的私营企业到注销时尚未建账,注册资金早已被投资者撤出,一边虚挂其他应收款一边借法人现金列其他应付款;有的一旦检查出问题线索就表示因业务需要申请转入正常,不少企业未履行注销手续便不辞而别,甚至有的办理完注销手续之后,并没有马上到工商等部门去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继续经营或以后重新经营,或为其他无合法经营资格的个人、组织提供方便;有的以家人或其他人的名义,更换法人代表,另起炉灶;有的大量存货不处理却早已成立相同或相近的业务公司继续经营,清算形同虚设。

    二是中介机构作用需进一步规范提高。许多记账公司甚至个人会计从业者主动寻找或接受企业临时注销事项委托,收取费用后千方百计为企业出谋划策甚至替企业遮掩、搪塞问题,利用对税务部门征管情况的研究和发现的一些征管漏洞,采取一些预谋、准备和反检查手段,影响检查人员的判断,增加检查难度。一些事务所在出具审计报告、汇缴报告、清算报告时,首先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注明按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是公司管理层的责任,忽略自身责任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对虚假不实的财务报表视而不见,对审计工作涉及的审计程序(包括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则以一句"取决于会计师的判断"略过,没有真正起到中介机构应有的作用。

    三是部门协作不力。工商营业执照注销登记时需填写完税证明情况,由于对国地税部门管辖分工认识不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时在只有一个税务机关的证明情况下就为企业办理注销登记。工商、银行、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之间缺乏衔接和检查结果信息的交换平台;共管户在注销时,国、地税未能进行信息交流,可能一方查补了税款,而另外一方没有做相应调整;有些企业在国税部门已经收缴发票办理了注销,到地税部门申请注销被要求清算时,发现尚有实物资产未处置完毕,检查人员缺乏有效的手段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盘点;税源管理部门与检查部门人员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与协调;对那些"不辞而别"的逃逸企业,缺乏有力的追究手段;分支机构自身不建账,检查总机构的帐簿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即使检查中发现问题也无权对总机构作出处罚决定,分支机构注销后,将来在对总机构进行检查时,一旦发现问题,总机构又将发生的问题推到已经注销的分支机构上。

    三、加强注销检查堵塞征管漏洞应采取的对策

    (一)实行分类注销检查,优化检查审批流程。对无收入不能持续经营的新办企业实行从简从快一周之内办理;把检查的重点放在有特定目的不想持续经营的企业上;对无法持续经营和难以持续经营的企业,区别企业所得税在国税、地税缴纳与核定征收三种情况,企业所得税在国税的,重点检查个人所得税以及房产税等地方小税;对核定征收的重点放在是否存在应计未计应税收入在往来科目挂帐,法人、投资人是否有未在规定期限内归还借款,是否有可供分配的未分配利润等;对企业所得税在地税控管的,一律要求其进行清算申报,重点对费用类、成本类和往来账项真实性进行核查,对生产经营终止时尚未处置的固定资产、库存商品和债务进行清算,对固定资产和库存商品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要求其提供清算报告。税务机关内部应加快受理传递、任务派发、实施检查、审批和执行的程序流转,严格执行办理时限,改革冗长的办事程序,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

    (二)加强后续跟踪管理,堵塞税收漏洞。要完善税源综合管理程序,将注销流程纳入微机监控,建立注销企业管理台账和追踪管理制度,对注销后存货的去向进行追踪,发现纳税人发生销售和其他自用、投资等视同销售行为时,要求其办理临时税务登记依法进行征税;向社会公告企业税务注销信息,加强与其它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协作,定期与工商等管理部门相互传递企业注销的信息,对已办理税务注销而未到工商办理注销的企业纳入协查;对于那些不告而别的非正常户或恶意逃避清算的企业一追到底,可以考虑在税收征管系统中建立黑名单,通过税收征管系统和金融、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监控,对恶意逃避清算行为进行威慑;建立企业股东的追查制度,对走逃、失踪的纳税人的法人代表和相关股东纳入非诚信名单,责任由其法人代表承担并追查其名下已注册的关联企业,限制其再次作为法人代表从新注册公司的资格,使其无处可逃,防范可能存在的税收风险。

    (三)运用信息管税手段,加强税源管理。尽量将企业涉税问题解决在日常管理中,而不是遗留到注销时再发现和处理,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监管平台,发挥综合治税作用,建立协税护税网络,加大户籍管理的力度,税源管理部门应同工商、国税、金融、供电、商务等单位的信息交流,多途径、多渠道获取第三方信息,及时交换资料,加大涉税信息预警比对和纳税评估力度,强化事前、事中的监控和行业预警,加强对企业的账簿、完税凭证等纳税资料的管理,督促企业按规定设置账簿, 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并进行核算,对擅自销毁账簿、完税凭证等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对与已注销企业存在实质性关联关系的新办企业,列入重点监控对象,对非正常的零、低申报户进行重点评估,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

    (四)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证明、监督和服务作用。完善中介机构鉴证管理办法,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税务中介服务体系,严格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执业水平,督促企业规范财务核算,审核但不限于企业自身提供的资产负债和利润报表,严格按清算规程将企业清算期间的资产评估和税收清算作为必须鉴证的内容,提高企业清算质量。

    (五)认真规范执法,严把注销检查关。进一步优化税务机关内部检查流程,不断完善内外监督管理体系,完善征管软件,从注销受理到传递、任务派发、调取企业资料、实施检查、审批、执行、直至完成注销各环节要切实规范有序,使注销检查的各环节和各类文书要通过大集中程序实现透明监控。检查人员面对被查纳税人的软拖硬抗钻空子,要有耐心决心和信心,准确运用法律法规,该处罚的依法予以处罚,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不该开的口子决不擅自开,使涉税违法的纳税人付出应该付出的成本,让注销检查真正成为申请注销企业必经的安检关口。



转自中华会计网校

TOP

说的真好 谢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