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税务实务----汇总贴

税务实务----汇总贴



<><b>老板的资产如何转为企业使用</b></P>
<><b></b> </P>
<><FONT size=3>目前,许多私营企业或私营股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存在老板个人资产如房屋、汽车用于公司使用的现象,还有的将企业购买的资产计入个人名下。由于这部分资产的所有权不属于企业,因而,按照税法规定,资产所消费的费用也不得税前扣除。不但如此,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支付给投资者的个人消费性支出,还要按照红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因而,这部分由公司使用资产的支出,就很有可能被认定为个人消费性支出,不但不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反而要征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的个人所得税。</FONT></P>
<><FONT size=3>那么,这部分实际由企业使用的属于投资者个人的资产,应该如何将其费用转化为企业的费用才符合税法规定呢?投资者和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从下面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处理。</FONT></P>
<><FONT size=3>一是采取投资方式投入企业。</FONT><FONT size=3>二是采取销售方式投入企业。</FONT><FONT size=3>三是采取经营性租赁方式投入企业。</FONT></P>
<><FONT size=3></FONT> </P>
<><FONT size=3></FONT> </P>

TOP

<b>只包服务不包设备 纳税结果大不一样
</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b></FONT></P><><b></b></P><>江西平佳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经营范围是电气自动化产品,电子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相关的技术服务。目前,公司和客户签订了一项总金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0</FONT>万元的电气自动化工程项目建设合同,双方初步约定由平佳公司提供所需设备和材料,安装完工验收后,交付客户,并且给客户开具发票结算。按照预算,平佳公司完成该项工程需要购入所需设备和材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00</FONT>万元(含税价)。
<p><>由于平佳公司所购置的设备和材料属于公司经营范围内的产品,而且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虽然公司兼有技术服务业务,但是按照现行增值税政策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不征收增值税。公司属于从事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因而该项目应该认定为增值税中的混合销售行为,应该就全部收入征收增值税。该项目公司应纳税收计算如下: <p><p><>应纳增值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0/1.1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00/1.1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2.65</FONT>(万元) <p><p><>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2.65</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265</FONT>(万元) <p><p><>合计应纳税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9.915</FONT>万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2.65</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265</FONT>)。 <p><p><>那么,是否还有其他办法少缴纳一些税收呢? <p><p><>公司首先想将设备和材料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600</FONT>万元部分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销售处理,缴纳增值税。再把剩余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00</FONT>万元作为技术服务开服务业发票,缴纳营业税。如果这样处理符合税法规定的话,公司应纳税收计算如下: <p><p><>应纳增值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600/1.1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00/1.1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53</FONT>(万元) <p><p><>应纳营业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00</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万元) <p><p><>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5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453</FONT>(万元) <p><p><>合计应纳税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7.983</FONT>万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5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453</FONT>)。 <p><p><>但是,这种方法是很难行得通的,它并不是开两种发票所能解决的问题。如果同一个合同里包括这两项内容,按照税法规定,还是认定为混合销售,一并缴纳增值税。而且地方税务机关还有可能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00</FONT>万元技术服务收入同时征收营业税。如果将上述两项内容分别签订两个合同,一个是购销货物合同在先,一个是提供技术服务在后,虽然从形式上避免了混合销售,但这样操作的又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两个合同相隔时间多长为好;二是客户是否同意签成两个合同;三是更主要的,税务机关仍有可能从实质上认定为混合销售。 <p><p><>平佳公司经过进一步分析和了解,客户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是作为固定资产使用的,客户所在地目前还是适用生产型增值税政策,也就是说该项固定资产所有的购进设备进项税金是不可以从销项税金中抵扣的。所以,平佳公司可以将此业务作些调整,由客户按照公司的要求自购工程所需设备和材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00</FONT>万元,平佳公司只负责提供安装设计及调试方面的技术指导服务,收取技术服务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0</FONT>万元。那么,在客户支付总金额不变的情况下,平佳公司只需与客户签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0</FONT>万元的技术服务合同,按照税法规定,只要将技术服务业务与其他生产销售业务分开核算,公司的技术服务收入就可以只缴纳营业税了。该项业务应纳税收重新计算如下: <p><p><>应纳营业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0</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FONT>(万元) <p><p><>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FONT>(万元) <p><p><>合计应纳税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7.5</FONT>万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FONT>)。 <p><p><>公司缴纳营业税的结果比缴纳增值税的结果少纳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2.415</FONT>万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9.915</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7.5</FONT>)。 <p><p><>由此可以进一步分析,如果平佳公司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单独成立一个从事技术服务业务的分公司法人单位,则还是可以由平佳公司负责采购设备和材料,分公司单独提供技术服务业务,这种方式也更容易被客户所接受。但两个关联公司要合理划分收入,在不违反市场公平交易价格的基础上与客户进行结算。 <p><p><>以上案例中,主要是把握四个关键点:一是由项目全部承包改为只提供技术服务后,公司必须征得客户的同意,并且要为客户自购设备和材料提供质量、安全、时间等各方面的保证。二是纳税人必须具有营业税应税业务范围,而且从事营业税应税劳务时不得提供增值税业务。营业税应税业务与增值税应税业务在财务上必须分开核算;三是提供劳务的客户对象,对建造项目本身的增值税进项税金不需要抵扣。否则,征收营业税部分的支出由于没有专用发票进项抵扣,会使客户利益受到损失,从而达不到预期目的;四是缴纳营业税的所有税收支出必须小于缴纳增值税的所有税收支出。同理,如果缴纳营业税的所有税收支出大于缴纳增值税的所有税收支出,可以作反方向的筹划。</P>

TOP

<b>搞好汇算清缴,减少涉税风险
</b>< align=center><FONT size=3><><b></b></P></FONT><><b></b></P>< align=center><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b></b></FONT></P><><b></b></P><><FONT size=3>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是指由纳税人自行计算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额,根据预缴税款情况,计算全年应缴应退税额,并填写纳税申报表,在税法规定的申报期内向税务机关进行年度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办理税款结清手续。近来,接到了许多纳税人这方面的税收业务咨询,从中发现不少纳税人对此项工作还缺乏了解,特别是对汇算清缴的要点不是十分清楚,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必将给日后的税务检查带来许多涉税风险。对此,就搞好所得税汇算清缴的要点作些分析。
</FONT><p><><FONT size=3>首先,企业应该及时向主管税务部门提出各项减免税或其他涉税审批申请。《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有关税务事项需报税务机关审核或审批的,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所有需审核、审批的事项原则上均应在年度纳税申报之前办理完毕。按照规定,凡依据税收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有关规定给予减征或免征应缴税款的,如新办企业减免、第三产业企业减免、技术转让减免、招收下岗失业人员企业减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民政福利企业减免、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企业减免、遭受自然灾害困难企业减免、购买国产设备抵税、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等等,都必须由纳税人提出减免税申请,税务机关按照规定审核批准后才能执行。但《企业所得税减免管理办法》规定,减免税受理的截至日期为年度终了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个月内,逾期减免税不再办理。纳税人发生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的盘亏、毁损及永久性或实质性损害、报废净损失,坏帐损失,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等造成的非常损失,按照《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规定,应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保送财产损失税前扣除书面申请,申请日期一般不得超过年度终了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5</FONT>日。纳税人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申报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延期申报,但最迟不得超过年度终了后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个月。 <p></FONT><p><><FONT size=3>其次,按照规定提取各项可以税前扣除的费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税前扣除应该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费用应该在发生时而不是在实际支付时确认扣除。企业有些费用虽然年度内没有实际支付,但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应该属于年度内负担,税法又规定可以税前扣除,对这部分费用应该及时提取。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FONT>月份工资、年度内应该分摊的租赁费用、利息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等。税法规定,企业可以按照计税工资总额分别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FONT>%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FONT>%的比例提取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还可以按照年末应收账款余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5</FONT>%的比例计提坏账损失准备。 <p></FONT><p><><FONT size=3>第三,把握费用扣除标准,调减超标费用。企业年度内发生的有些费用,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可以列支,但是按照税法规定却不能税前列支或税法规定了一定的税前扣除标准,对此,企业在汇算清缴时,必须调减超标费用,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这些费用主要有会计工资与计税工资的差异、开办费摊销、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销售佣金、折旧费用、捐赠支出、非金融企业的利息支出、各种跌价准备和减值准备、各项行政罚款和滞纳金等等。 <p></FONT><p><><FONT size=3>第四,调减各项免税收入。企业年度内有些收入和收益,按照会计制度计入了利润总额,但是按照税法规定,属于免税收入,可以不需要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因而,企业在汇算清缴时,就要注意调减应纳税所得额,避免出现多缴税收或重复纳税的现象。税法规定的免税收入主要有:国债利息收入、免税的财政性补贴收入、免税的退税、事业单位的捐赠收入、没有地区所得税税率差的投资收益、免税的技术转让收益、纳入预算管理的基金收费或附加等等。如果有技术开发费加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扣除,也可以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p></FONT><p><><FONT size=3>第五,注意时间性差异的调整和视同销售调整。由于税法规定与会计制度规定在涉税事项处理上存在一定的不同,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或计算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可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额,其发生是由于有些收入和支出项目计入纳税所得的时间与计入税前会计利润的时间不一致所产生的,如折旧时间不同的差额、广告费结转以后年度、开办费摊销时间不同的年度差额等等。时间性差额发生于某一时期,但在以后的一期或若干期内可以转回。因而,纳税人就要建立纳税调整备查簿登记,在汇算清缴时,就要对以前年度形成的涉税时间性差异事项进行调整。如某单位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万元的固定资产折旧时,将税法规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年的折旧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年计提,每年多提折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0</FONT>元(不考虑残值)。税务检查时,发现多计提折旧,每年调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0</FONT>元。企业只是提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年折旧进入成本费用,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年计提总额也是提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万元,属于时间性差异。尽管税务部门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年每年都会调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0</FONT>元折旧费,但从第六年开始,企业不再就该项资产计提折旧,因此,第六年开始,企业每年可以调减应纳税所得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0</FONT>元,直至第十年。所以,企业从第六年汇算清缴开始,就要转回调整,这样就不会重复纳税了。时间性差异主要存在开办费摊销时间差异、折旧时间差异、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时间差异、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及视同销售在资产处置上的时间性差异等等。 <p></FONT><p><><FONT size=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在基本建设、专项工程及职工福利等方面使用本企业的商品、产品的,均应作为收入处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财税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6</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79</FONT>号)中规定,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时,应视同对外销售处理。其产品的销售价格,应参照同期同类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没有参照价格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应按成本加合理利润的方法组成计税价格。企业在处理视同销售时,要将视同销售收入归入“销售(营业)收入”中,并可以作为以收入计提费用的基数。 <p></FONT><p><><FONT size=3>第六,可以自行弥补亏损。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的企业所得税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4]</FONT>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82</FONT>号)规定,从<ST1:CHSDATE w:st="on" Year="2004" Month="1" Day="1"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4</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日起</ST1:CHSDATE>,取消企业亏损弥补由税务机关审核的规定。取消该审核项目后,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包括预缴申报和年度申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可自行计算并弥补以前年度符合条件的亏损。取消弥补亏损审批后,纳税人的责任和风险进一步加重,更要认真搞好汇算清缴,依法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切不可违反税法规定,随意扩大弥补金额和减小弥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p></FONT><p><><FONT size=3>最后,认真填好纳税申报表,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纳税申报。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后,企业要填好一个《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和九个附表。九个附表是:《销售(营业)收入明细表》、《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销售(营业)成本明细表》、《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等三项经费明细表》、《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坏帐损失明细表》、《广告支出明细表》、《公益救济性捐赠明细表》、《税前弥补亏损明细表》。所有申报表和其他申报资料必须在次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月底前报送主管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受理后的报表应纳税所得额,在税务部门没有进行其他纳税检查前,可以视为经过审核的数字,作为亏损数额或弥补亏损的数额使用。</FONT></P>

TOP

< 0cm 0cm 0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丢失已申报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也要受罚</B>
</P>< 0cm 0cm 0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当保存10年;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之规定,纳税人有义务和责任在法定的保管期限内保管好所有的涉税资料。来信所反映的“已申报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虽然已完成了其“填开”、“抵扣”的任务,但它仍然属于历史的并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涉税资料(例如有备税务稽查、财务审计等等),在法定的期限内理应妥善保管,如有丢失当然应承担相应的保管责任。 <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五)项“未按照规定保管发票”的罚则规定,对上述丢失发票的违章行为,税务机关可以处以1万元以下的税务行政罚款。由此可见,来信反映“丢失已申报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受罚”的税务行政处罚是有法可依的,但其处罚幅度比照丢失“空白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则是欠妥的。因为丢失“已填开并已申报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与“空白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相比,前者造成的潜在危害性可能要小得多,依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可以酌情从轻处罚。</FONT><p></p></P>

TOP

< 0cm 0cm 0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加快出口退税有诀窍</B>
1、勤学习

    △随着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和外贸体制及税制改革的深入,国家的退税政策和法规也在不断地完善。因此,企业只有认真学习和正确领会国家退税政策及法规精神,提高全体职工对退税工作的高度重视,才能用足用好退税政策,少走弯路。

    △财务办税人员应对退税软件的各项功能了如指掌,这样才能熟练申报,确保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工作准确无误。

     2、勤自律

    强调依法经营,规范运作,杜绝“四自三不见”、“票换票”等非正常业务,防止受骗。不轻易涉足高风险领域和高风险业务,对涉及敏感地区或敏感商品的业务尽量不做。若要做,则货源方必须诚信可靠且经税务部门审查无骗、漏税的方可收购,并应暂扣增值税款,待收回退税款后补付。开发新商品或在新地区收购的先询问退税部门并详细了解对方情况。

     3、勤联系

    △理顺与海关、税务等有关部门的关系,加强沟通,扩大合作范围,经常汇报在退税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听取退税反馈信息,从而使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政策上的指导和具体操作上的帮助,为企业顺利出口退税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

    △企业办税人员根据关单经常上退税处核对海关信息,避免申报后因信息原因撤单,耽误时间。 <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4、勤收单

    为了有效掌握退税单证的回收情况,防止单证丢失,做好退税前期的单据准备工作,主管会计可以用下表进行排查:备注号经办收否业务外销海关报关单(已收√)核销单(已收√)专用缴款书(已收√)增值税票(已收√)退税额发票号通过上表,逐笔追单(特别是即将到达清算期限的单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了根据上表确保退税单证尽早到位,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出口退税单证管理办法,对业务、储运、财务、单证等责任部门(人)的工作职责和权限,退税单据传递流程时限,奖惩等均应作严格的规范,使其既分工又协作,形成一个协同退税的有机整体,提高效率。须指出的是,出口企业若是委托外地报关行或航运公司代理报关和运输,一般不要拖欠运保费,以免核销单、关单被扣压。

    5、勤核销

    收汇核销对加快出口及退税进度具有重要作用,出口企业的核销员要实行固定化、专业化,熟悉进出口贸易的报关及核销工作。每单一经收汇,核销员应及时配单核销,并将逾期未核销的清理工作寓于日常的核销业务中,防止长期逾期未核销的产生,提高出口收汇核销率和交单率。 <p></p></FONT></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6、勤审核

    企业各有关部门在取得退税单证时要认真、细致、逐一审核检查。

    △报关单退税联必须具有报关单号,批准文号应与所配套核销单号一致,填写齐全正确,完整无损,并有口岸海关的验讫章和经办人员章。

    △核销单退税联应有核销单号、报关单号、出口情况并盖有外管局已核销章。

    △要严格按税法及有关文件规定审核增值税发票和专用缴款书的各项内容,不能有开具不规范及假发票现象发生,以保证其合格有效。在对“两单两票”的审核中,有拿不准的迅速向退税处咨询,有疑点有问题应勤于解释并退回补办。由于退税海关信息传递较慢,一般在报关出口后2个月左右才到达退税处,故有问题的“两单两票”应尽量在这段时间内解决,不延误申报退税。

     7、勤申报查询

    主管会计将退税所用“两单两票”收集齐全无误后才能配单,定期申报。在电子申报软件中,将进货明细及申报退税明细逐条录入。录入时须注意:△需要办税票函调的应集中在一块申报,不能与正常的申报混在一起,影响退税;△申报前应与退税处核对是否有海关信息,无信息者不报,且录入应规范,以免撤单反复而延误时间;△远期收汇应单独申报;△报关单上的品名与增值税票的品名、商品数量、计量单位应一致,若有出入按微机中揭示的计量单位录入。

    △当地退税部门另有特殊规定的应按其规定办理。

    录入完毕,核对无误后打印并生成退税处所需要表格及软盘,交主办退税人员,经其再次复核后,统一编号,正式申报出口退税。退税主办人员在上报退税资料后20天左右应到银行或退税处查询退税指标到位情况,申报退税额是否已足额退回,函调是否回函。要做到心中有数,尽量把退税进度往前赶。 <p></p></FONT></P>< 0cm 0cm 0pt"> <p></p></P>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