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全年CPI走势将呈前高后低态势
[打印本页]
作者:
ywb
时间:
2008-2-29 08:32
标题:
全年CPI走势将呈前高后低态势
1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环比上涨1.2%,也是近年的较高水平。对这一形势,应从三个方面,全面、客观地加以分析。一是结构分析,看居民消费品是全面上涨还是局部上涨;二是因素分析,看是翘尾因素多还是新涨价因素多;三是原因分析,看是短期的、临时性的原因为主,还是长期的、趋势性的原因为主。
一、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更加明显
从CPI的八大类商品来看,1月呈现“五涨三落”特点。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涨幅居第一;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1%,涨幅居第二;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2%。价格下落的三大类分别是: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1.9%,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下降0.3%。从增速贡献度来看,1月份食品类价格拉动CPI上涨约6个百分点,贡献度为85%;居住类价格拉动CPI上涨约0.85个百分点,贡献度为12%;其他六类商品贡献度只有3%。可以看出,食品、居住价格上涨仍然是拉动CPI上涨的主动力。
与2007年相比,当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更加明显。2008年1月份CPI同比增速比2007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但食品类价格涨幅则提高13.2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涨幅提高2.3个百分点,而其他几类商品价格涨幅基本都在1个百分点以下,有些甚至还有下降。同时,1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远远高于居住类6.1%的涨幅,食品类价格上涨对整个CPI的贡献也远远大于居住类,而且都超过了2007年同期差距,这说明食品价格上涨对当前价格上涨的影响更大。
二、价格上涨主要是翘尾因素作用的结果
从统计的角度来看,CPI同比增速可分为两个部分: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翘尾因素是上年价格变化而自然转移到当年价格指数的部分,它纯粹是由于统计方法导致的,与当年的价格变化情况无关,但却会影响CPI同比增速。分析CPI的同比增长情况,需要剔除翘尾因素的影响,重点关注新涨价因素的变化情况,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根据2006年、2007年的CPI月度环比数据,可计算出2007年、2008年我国CPI同比增长率的翘尾因素。
1月份,CPI同比增速中的翘尾因素为5.9个百分点,约占整个同比增速(7.1%)的83%;新涨价因素为1.2个百分点,约占整个同比增速的17%。2008年1月份CPI同比增速比2007年同期提高4.9个百分点,其中翘尾因素提高4.4个百分点,约占90%;新涨价因素提高0.5个百分点,约占10%。这充分说明,当前的CPI上涨主要是翘尾因素作用的结果,今年1月份新的价格涨幅只比2007年1月份略有增加。
三、价格上涨有季节性和短期性原因
食品价格是当前CPI上涨的主要动因。在食品类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5.7%,油脂价格上涨37.1%,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1.2%,猪肉价格上涨58.8%,鲜蛋价格上涨4.6%,水产品价格上涨8.7%,鲜菜价格上涨13.7%,鲜果价格上涨10.3%,调味品价格上涨4.1%。可见,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受蔬菜、肉、禽、蛋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结果。
尽管农副产品自2007年年初以来一直在高位运行,涨幅较大,但今年1月的大幅上涨主要还是季节性和短期性原因造成的。季节性原因主要是指春节因素。我国农历春节一般在公历的1、2月,过节效应往往造成需求的集中释放,带动CPI上涨,所以每年的春节期间往往也是CPI涨幅较大的时期。1997年~2007年,1月CPI环比涨幅平均为0.8%,2月CPI环比涨幅为1.1%。短期原因主要是指今年的雪灾因素。雪灾涉及我国南方10多个省市,范围较大。雪灾对新鲜蔬菜的生产产生严重影响,有些地方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对生猪、禽畜生产也造成一定影响,雪灾还导致交通阻断和运输成本的提高,这都成为推高农副产品价格的主要原因。所以说,当前新的价格涨幅主要是季节性和短期性原因造成的。随着春节的过去,农业生产的陆续回复,这些影响会逐步消失和减弱。
四、全年消费价格走势将会前高后低
2008年的物价走势将主要受四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翘尾因素。2008年各月CPI翘尾因素呈前高后低的态势,1月是5.8%,为全年最高值;4月是5.2%,为全年次高值;5月以后,翘尾因素会逐月下降,9月以后会下降到2%以下。CPI全年累计翘尾因素为3.4%,是2007年翘尾因素(1.7%)的2倍,即使2008年新涨价因素为0,全年CPI涨幅也会在3.4%左右。
二是食品价格。从农产品生产的周期特点来看,2008年供给会有较大增长。2005年以来,市场价格低迷、疫情疫病多发、饲料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打击,不仅仔猪存栏数量大幅度减少,能繁母猪的数量也大量减少,猪肉生产进入大周期波动。由于母猪的成长时间加上仔猪的成长时间,大约1年半左右,今年猪肉产量会有较大增加。油料作物产量的提高,也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今年的产量会有较大提高。受价格上涨和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共同刺激作用,预计蔬菜、肉、禽、蛋等农副产品供给在2008年年中左右将会明显增加,其价格水平也将出现明显回落。
三是资源性产品调价幅度。我国的成品油、天然气、电力等资源性产品目前还存在一定价格管制,不同程度存在价格低估现象,有调价的内在要求。资源性产品价格上调将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增加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的压力。直接途径是导致居民消费价格中的交通运输、水电燃料等消费类价格指数上升,其影响大小取决于资源性产品的调价幅度以及它们在CPI中的权重。间接途径是通过影响生产者价格(主要是生产资料价格)来影响CPI,影响大小取决于企业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程度。由于目前交通通信类产品在CPI中权重在11%左右,其中的车用燃料(以成品油为主)在CPI的权重不会超过3%;居住类在CPI中权重在14%左右,其中的水电燃料在CPI的权重不会超过7%。所以水、电、油、气等资源性产品在CPI中的权重不会超过10%。如果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上调5%~10%,可能使全年CPI直接增加0.04个~0.08个百分点,再考虑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间接影响,调价导致的全年CPI涨幅也不会超过0.1个百分点,影响并不会很大。
四是总供求关系。从要素供给来看,劳动力和资金保持充裕,近年来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已使我国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供给能力大大提高,不仅煤电油运紧张的状况会继续缓解,而且部分重化工业原材料供应紧张的状况也会全面改变,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供给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瓶颈。在需求增长趋于稳定和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供求总量关系将向基本平衡甚至局部产能过剩的方向发展,总需求对价格上涨的抑制作用将会逐步加大。
全年消费价格走势将会前高后低。由于今年春节在2月,同时雪灾对物价的影响在2月会更集中地表现出来,再加上2月翘尾因素还有4.7个百分点,所以2月CPI还会走高,可能达到8%左右。由于3月的翘尾因素也比较高(5.1%),整个第一季度的CPI同比增速都会较高,第一季度累计增速可能达到7%。又由于6月以前CPI的翘尾因素还比较高,因此上半年CPI月同比增速也会较高。6月以后,受翘尾因素下降的影响,CPI月同比增速会趋于稳定乃至下降。受北京奥运会召开的影响,8月左右CPI月同比增速会出现反弹,但由于8月以后翘尾因素已经较低,而且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因此反弹的幅度也不会很大。因此,今年全年CPI走势可能会呈现出前高后低、逐季下降的态势。第一季度CPI同比增速将出现全年最高值,随着国家各项调控措施的逐步到位和发挥作用,预计下半年CPI涨势会趋于缓和。
五、今后的价格调控政策会有所微调
1月新增贷款突破8000亿元,创下有统计以来的月度新增贷款最高纪录;M2增速达到18.94%,是2006年5月份以来最大值。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很强。
货币政策的核心是保持币值稳定,即反通胀。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就应该加息。由于货币政策效果具有一定滞后性(半年以后),因此加息主要应对未来价格趋势做出反应。加息的有效政策依据主要有三个:一是价格上涨主要是由新的涨价因素导致的;二是新的涨价因素主要是由需求快速增长导致的;三是新的涨价因素是趋势性的而不是短期性的。
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的价格上涨还主要是翘尾因素导致的,新涨价因素贡献不大。而且,新涨价因素又主要是由于供给冲击因素(雪灾)导致的,供给冲击因素又具有短期性。因此,当前的价格上涨不能简单成为加息的依据。
实际上,不仅是价格上涨,新增贷款的激增同样也是季节性和短期性原因造成的。其一,由于救灾形势严峻而紧迫,贷款的激增是顺理成章的。其二,1月信贷的增加带有与春节集中消费相类似的季节性。因此,1月的信贷激增也不能作为加息的依据。
从国际经验教训来看,对待外部冲击导致的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更多应采用财政政策,通过财政补贴、减税、贴息贷款等措施来鼓励生产,增加供给。而加息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往往会加大受灾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供给不能及时有效增加,结果是价格涨幅更高,事与愿违。又由于美国经济开始出现衰退迹象,我国的外需增长压力较大,国内的股市、房市价格也出现调整,所以,今后货币政策会保持相对稳定,而财政政策则可能更加积极。这次雪灾以后,财政政策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一是做好灾后重建和农业生产恢复工作。重点加强对农民的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尽快修复受损农业设施和畜牧水产养殖设施,对不同越冬作物区别受冻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尽快恢复生产。二是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从这次雪灾来看,设施农业的损失要大大小于在地农业。因此,今后将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同时,有针对性地推广耐旱、耐湿、耐热性作物品种,发展旱地农业和节水农业,以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三是适度加大对防灾减灾的资金支持。中央财政可能适度增加农业防灾减灾的预备费。继续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将可能受灾的地区纳入试点范围,将可能受灾的农产品纳入补贴品种。
探索农业再保险制度,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六、重视与价格相关的两个问题
一是适时适度对资源性产品进行调价。
资源性产品价格低估能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降低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成本,但也导致了资源消耗过快,污染排放严重,不利于节能减排。生产和投资成本低估还诱导投资和出口的不合理增长,加剧了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不平衡。我国是资源匮乏的国家,除煤炭以外,其他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因此,对价格扭曲比较严重的资源性产品适时适度进行调价,有序推进资源性产品定价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使资源性产品价格能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成本,已十分迫切。
当前,我国物价形势比较严峻,必须稳定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严格控制成品油、天然气、电力等产品调价。但是,当物价涨幅缓和以后,应对扭曲比较严重的资源性产品进行适度调价。如果下半年,原油价格、煤炭价格、天然气原气价格依然在高位运行或涨幅继续提高,可能会对成品油、电价、工业及居民用天然气进行一定调价,以调动各方积极性,保障产品供给。由于资源性产品在CPI中的权重不超过10%,价格上调5%~10%,对全年CPI增速的影响并不大。因此,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应有10%左右的上调空间。在调价的同时,会进一步完善对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的补贴机制,将实际影响降到最低。
二是密切关注气候的异常变化及其对价格的影响。
国内外一些气象专家认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气候异常的最强信号,今年可能是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转换年,除了年初的全球性雪灾,今年仍有可能再发生全球性的较大气象灾害。在期货市场,拉尼娜灾害天气预期导致指数基金纷纷买入粮食期货,全球粮食价格有望冲刺新高点。如果国内、乃至全球真的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对国内食品价格乃至价格总水平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今年应加强对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健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和信息共享机制,特别是预警信息发布后的社会联动、部门协调配合和有效应对防范机制。综合应用气象科学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建立农业生产气象保障和调控系统。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储备体系建设,完善吞吐调节机制,增强对农副产品的调控能力。
www.ctaxnews.com.cn
2008.02.27 金三林
作者:
ywb
时间:
2008-2-29 08:34
CPI再创新高通胀洪峰依旧未过
2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月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7.1%,创出了1997年以来单月CPI指数增幅新高。
CPI上涨源于消费需求增长加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1月之所以CPI上涨较高,主要有3个因素。一是春节因素。按照往年的惯例,春节前夕食品类价格都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今年春节在阳历2月,价格因素集中反映在1月。二是在1月发生的罕见雨雪冰冻灾害因素。受雪灾和春节的双重影响,1月CPI环比大幅上涨1.2%。在节前消费的带动下,1月猪肉价格同比飙升58.8%,直接推动CPI上涨约1.5个百分点。同时,由于雨雪冰冻灾害导致交通运输中断,1月鲜菜价格上涨13.7%,涨幅比上月提高4个百分点。此外,春运导致的非食品价格涨幅提高也加剧了通胀压力。三是与去年1月CPI基数较低有一定关系。2007年1月CPI涨幅仅为2.2%。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今年1月CPI上涨创新高。
实际上,自2007年5月以来,月度CPI涨幅一直居高不下。2007年11月CPI涨幅达到6.9%,成为当年涨幅最高的1个月。而2007年全年CPI上涨4.8%,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成为1997年以来涨幅最高的1年。为何CPI居高不下?有专家表示,尽管2007年以来价格上涨的直接导火索是猪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但消费需求增长加快则是其内在的深层原因。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徐连仲分析,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历史经验来看,1985年以来,凡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超过15%的年份,CPI涨幅都比较高。2007年下半年以来,在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消费需求也出现了明显的加速增长,6月~12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均高于16%,受此影响,CPI出现加速上涨的态势。在投资连续5年呈现25%以上的高速增长之后,已经积累了较大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而消费的快速增长,将成为拉动CPI快速上涨的关键因素。徐连仲认为,消费需求的增长是拉动
CPI上涨的主要因素,而投资增长的影响是间接的:一方面投资的快速增长拉动投资品价格的上涨,而投资品价格的上涨引发消费品生产成本的上升,从而导致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进而拉动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投资的高速增长拉动经济快速增长,而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居民的收入增长加快,进而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最终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如果消费增长持续加快,而投资仍然保持25%左右的高速增长,将使得前几年上下游产品价格传导不畅的渠道变得通畅,上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成为现实,甚至使前几年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滞后影响集中显现,从而形成明显甚至严重的通货膨胀。
物价涨幅将高于去年
众多的业内人士则认为,这一轮物价上涨的洪峰仍未过去,未来月度CPI同比涨幅可能再创新高。2月13日中金公司发表题为“粮价、猪价和人价”的通货膨胀调研报告显示,今年农产品价格可能继续上涨,猪肉价格将高位运行,且劳动力成本显著提高。报告维持2008年我国通货膨胀保持高位、CPI涨幅达到5%~5.5%的判断。报告认为,消费结构升级加剧食品价格上涨,但并非短期通胀高企之主要原因。从中长期来看,行业内并购和整合将强化企业定价能力,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终将传导至产品价格,推高通货膨胀。从宏观上看,我国已经进入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上升期。
申银万国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表示,雪灾、节日消费等因素对CPI的影响是短期的,而国际商品价格上涨、消费启动、流动性过剩和生产要素重估将长期推动物价上涨。他预计未来3个月CPI涨幅都将维持在7.5%左右,即使考虑到短期因素的弱化和去年基期的影响,5月、6月CPI涨幅有所回落,但上半年总体上物价涨幅将保持在7%的水平,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水平。
在2008年1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也曾表示,即使没有任何新的涨价因素,仅仅受去年的物价上涨翘尾因素的影响,2008年我国物价也将面临较大压力。而从市场价格的运行环境来看,目前社会各界对包括食品价格、资源价格、劳动力价格等的价格上涨预期依旧较强,这其中既有国内经济失衡的原因,也有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传导影响。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国际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信贷增长过快、市场流动性过剩,不但导致商品市场上的价格上涨,而且导致要素市场的价格机制扭曲,使要素市场的价格过低,比如土地的价格、劳动力的价格、自然资源的价格及环境保护成本没有计入等。因此,要素价格的上涨是必然趋势。而要素价格的上涨也一定会带动相关产品上涨,带动下游商品价格上涨。目前国际石油、粮食、食用油、黄金及其他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都在短期内快速上涨。这些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通过各种方式传导到国内市场。特别是粮食、食用油和石油产品,其价格上涨传导到消费品上更是迅速和明显。另外,随着次级债危机的不断扩散和恶化,美国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导致美元持续贬值。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大量美元,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过剩,资本流动性大幅提高。国内最近一系列关于调整劳动关系、矿产资源产品、环境保护等政策法规的出台,这些都是推高国内价格上涨的因素。
防通胀稳物价任重道远
有专家认为,CPI超过7%意味着我国经济正处于从结构性物价上涨转向全面通胀的转折点上。如何抑制通胀稳定物价已成为政府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徐连仲表示,今年是中国发展十分关键的一年。在这关键时期,保持物价相对稳定,力争全年CPI增幅控制在6%的预定指标之内,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有专家表示,政府防通胀稳物价的政策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继续通过临时价格干预,抑制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来对冲过多的流动性,缓解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通过加快升值来抑制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继续加息。
理论和历史经验都表明,加息对于稳定通货膨胀预期非常有效。由于通货膨胀率迅速提高,目前实际利率已经下降到-2.9%的水平,再次加息势在必行。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近日发布最新一期研究报告,报告强调,上半年央行应继续加息1次~2次,将1年期存款利率提高到4.41%~4.68%。中国不应过于介意中美利差倒挂对我国利率政策的影响,因为热钱涌入并不仅因利差倒挂,主要是看到人民币升值和资产价格上涨的前景。报告认为,货币政策未来一段时期内仍有必要继续紧缩,此举可遏制通货膨胀,防止物价上涨变成全面通货膨胀,彻底消除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与蔓延。同时相机出台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发行国债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而对于希望跑赢CPI的个人来说,2008年也需要相机抉择:是将储蓄放在银行还是投资股市。2008年股市震荡加剧,由于市场整体投资风险的增加,像2007年那样借助股市走牛实现高收益的愿望有些艰难,也许与其冒风险炒股票蚀掉本金,还不如存银行保本。
www.ctaxnews.com.cn
2008.02.27 闵丽男
欢迎光临 丹阳市鑫桥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http://bbs.xqtax.com.cn/)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