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政策密集出台打击信心 政府不应调控股指 [打印本页]

作者: ywb    时间: 2007-7-16 16:53     标题: 政策密集出台打击信心 政府不应调控股指

  
  『前言』由于近期有关股市的话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此次会议也破例把股市的发展列为首个议题。包括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在内的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参与了讨论。"中国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但政府不能以股指为调控目标"。这是15日清华大学2007年第二季度经济形势研讨会上专家们的一个共识。  

   "中国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但政府不能以股指为调控目标"。这是15日清华大学2007年第二季度经济形势研讨会上专家们的一个共识。
  由于近期有关股市的话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此次会议也破例把股市的发展列为首个议题。包括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在内的多位业内资深人士参与了讨论。
  需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刘纪鹏认为,现在采用的宏观措施紧紧围绕着流动性过剩和经济过热,而过热的背后实质问题是中国的融资结构不合理,即间接融资比例过高。
  "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直接投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让崛起的中国有一个强大的证券市场为依托。"刘纪鹏指出。他认为,资本市场才是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治本之道。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则指出,商业贷款更适合固定资产投资,但不适合支持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创新类投资。而现在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转变,中国必须解决创新类企业投资渠道问题。因此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在中国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和必然。
  不能以股指为调控目标
  "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要解决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政府以股指为调控目标的时候,这个制度建设是没法开展的。比如说监管,如果它是以股指为目标,监管单位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到位。股指成为监管手段,而不是维护市场纪律的意义。"谈及政府与股市的关系,许小年的观点很鲜明。
  正因为如此,他指出,要想加强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政府要退出市场,不能再以股指为调控目标。"要想发展中国直接融资,政府首先要退出,要切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刘纪鹏认为,当市场由"快牛"变"疯牛"的时候,市场手段的平衡仍然由政府决定。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判断这个市场已经疯狂了,多种政策的密集出台会打击人们的信心。"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股指,而是交易量跌到600多亿元。流动是资本市场生命所在,如果没有一个交易量,未来的半年到一年,我认为这个过程是不容乐观的。"他指出。
  加快制度建设极为紧迫
  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是中国的当务之急,而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许小年认为,从这两点共识出发,现在讨论更多的是应该怎么样进行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以更快发展直接融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目前股市正在从去年到今年恢复性的升温转向一个规范性和健康发展的模式。在这个转变当中,市场出现了一些振荡,政府要做的就三个,第一是基本制度的建设,包括进入股市的门槛的降低等;第二是加大打击违规资金的力度;第三是解决资金流动性过剩。
  范剑平认为,尽管股市的很多制度性问题已经解决,但是也要看到制度建设还是远远不够的。他举例说,现在中国股市收益模式这个制度安排离成熟市场太远。
  "为什么中国的股市会有这么高的换手率?就是我们现在的收益模式制度性安排,恐怕没有一个人可以通过长期投资来获益,只能通过股票买卖差价获益。"范剑平认为。
  为此他建言,未来的改革,恐怕政府要淡化对指数的调控,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制度建设上。更多注重高速度优质增长的公司,还有要提高红利分配的比例,让大家通过长期持股获得更好的收益。另外,要统筹考虑我们的红利所得税、印花税等等改革的方案,使得我们的税收模式能鼓励大家长期投资、长期持股,而且是持有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然后抑制短期投资。

 专家建议加快促进直接融资  
  昨日,数位经济学家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宏观经济研讨会上表示,中国证券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同时需解决的问题仍很多。他们认为,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促进直接融资发展等,这些举措有助于保证股市回归理性,亦能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同时普通民众也能够真正享受到经济增长、资本市场繁荣所带来的好处。
  关于是否要发展直接融资,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刘纪鹏指出,经济过热背后的实质问题是中国的融资结构不够好、融资方式不够好。完全靠商业银行贷款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形式还没有改变,经济过热如果是由商业银行支撑着,经济过热之后倒闭破产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世界经济的潮流决定了依靠商业银行融资的经济时代已结束了,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直接投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则提到,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该解决创新类企业的投资渠道问题。商业贷款显然更适合固定资产投资,而不适合支持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创新类投资。所以,过去我们间接投资发达,直接投资不发达,导致资本市场的过热,而高科技产业没有投资渠道,这方面投资不足,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支持性不强。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小广指出,中国现在面临流动性过剩问题,应该改变流动性的流向。这也需要利用资本市场。政府要调控股市也有很多办法,不一定非要通过一些非常手段。
  王小广提到,要保证股市良性扩容。把股市的繁荣和某种产业升级结合起来,而不应该纯粹把点数炒上去,带动整个国家竞争力的提高。

 宏观经济高位企稳 不排除后两年将调整的压力
  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国务院经济研究宏观部等国内众多知名机构的经济学家,昨日齐聚清华大学宏观经济研讨会。不少专家认为,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处于增长且高位企稳的态势,不排除后两年将调整的压力。宏观经济调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经济增长稳中趋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近年来,投资增长总体来说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去年上升30%以上的情况。这样的水平和最近的调控有很大关系。目前,市场的供不应求情况不多,未来投资不可能大幅度增长。
  此外,消费需求增长稳定性很高,居民家庭开支很少出现大起大落。它是缓慢升温,这个增长的可持续性增高了。在"第三大马车"出口上,今年三次调控出口税收政策导致相关行业抢出口的活动非常积极。
  他还提到今年春节前后口粮的价格,包括小麦、大米已稳中趋降。现在,国家还通过保险来使养猪户发展养猪产业。所以今年食品价格在第四季度以后会稳定下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长期来看,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有合理性;但会是平缓上涨。"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小广表示,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毫无疑问在加快,且这一趋势高位还要维持一段时间。"从中期来讲,至少要维持到2008年。在2008年之后,2009年时将可能进入一个调整态势。"王小广说,"我的预测是,今年三季度GDP可能高一点,而四季度有所调整。其中,最大的不确定性是出口,出口要面临两个调整的压力:一是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二是人民币升值。还应考虑世界经济增长周期的变化。"
  几大问题仍需关注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依旧存在过度依赖传统工业化途径和外需拉动;投资增长过快、内需不旺等问题,专家建议在调控手段上政府应尽可能地完善自身体制机制。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就指出,中国经济增长没有摆脱对传统工业化途径的依赖,每一次增长都是靠高能耗产业、房地产产业拉动起来的,而这种增长付出的代价非常大。"下一步我国应加快体制改革,真正建立起科学体制机制。靠短期需求调控、提高点利率、调整出口退税率等手段都是无法改变靠资本和投资推动的经济增长路径。"他说,而他所说的改革涉及到,一是干部政绩考核机制,二是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以及劳动和收益分配体制。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由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这些优势不可能单靠人民币升值就能抵消,所以,我们觉得贸易顺差和GDP增长关系并不大。出口产业应从环境成本、医保成本等方面去完善,而不是仅靠人民币升值或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这样就能够把国际收支平衡调整的好处留在国内。"
  很多专家都提到要调整居民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中欧国际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对此指出,要增大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还需要减少中国家庭对未来非常大不确定性的担忧,"这就会和社会政策有关了。也就是说公共储蓄不足,造成私人储蓄非常高,政府的社会职能还不到位,造成了民间储蓄非常高。"
  "我也希望,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中国应转移到更重视体制方面长期性、稳定性的补偿机制上。你有了这种长期性补偿和纠偏机制建设,能够减轻现在高层政府每日的压力。"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表示。
  专家认为,由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这些优势不可能单靠人民币升值就能抵消,所以,贸易顺差和GDP增长关系并不大。

 经济高位减速 CPI问题不大
  二季度相关宏观运行数据将在本月18号公布。如何判断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成为市场普遍关注的话题。
  7月15日,在清华大学2007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系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认为,今年中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高位稳定,但经济机构不合理的问题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此外,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较高的问题可能在三季度逐步缓解,四季度甚至可能出现回调。
  经济高位稳定运行
  根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对今年经济形势的预测,2007年GDP增速在波动中略有减慢,为9.82%。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分析认为,经济形势比较稳定,"下滑的可能性会有,但不会过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员张立群则认为,"我认为十七大前后的中国宏观经济就是高位稳定。"其理由是:今年以来投资增长总体较为稳定,由于调控的原因,没有像去年出现30%以上的上升;消费需求增长稳定性很高;今年三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导致目前企业抢出口的行为较多,下半年调控政策的效果会逐步显现,出口会有所降温。"综合看,全年经济增长的幅度不会太大。"张立群总结说。
  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则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有加快趋势,这一趋势在高位还要维持一段时间,至少到2008年,2008年至2009年进入调整。
  从短期来看,他预计,GDP增速在今年三季度可能高一点,四季度会有所调整。"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出口,出口面临两个调整压力,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和人民币升值。"此外,要考虑世界经济增长周期的变化。王小广表示,如果受世界经济增长周期变化影响中国经济出现调整,"不希望还有政策刺激它,希望是自然的调整"。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短期内跟去年相比,经济增长是稳定较快、偏热。要控制这个偏热的情况可能要有所作为。"过热不能等它不能持续的时候来解决问题,所以现在就可以调整,以让它能够持续。"
  CPI四季度可能回调
  对于不断上涨的物价,有学者对未来物价走势表示乐观。
  张立群认为,粮食增产,国家目前通过保险来鼓励养猪户发展养猪业,这些因素都将使今年第四季度的食品价格会稳定下来。中长期看,经济发展过程中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有合理性,但要平缓上涨。"今年物价的上涨对需求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从供给来看是能够保证需求的。"他说。
  王小广对此表示认同,他说,通货膨胀作为一个货币升值依据是不正确的。CPI上涨,主要因为食品和猪肉价格上涨,中期看,CPI是稳中走和的方式,没有问题。
  左小蕾则对通胀表示担忧。她认为,国际粮食的储备在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的时候,达到了历史上最低点,导致了粮食价格上升。现在中国粮食进口其实很大的,所以国际粮价就影响中国粮价的变化。
  呼吁加快制度改革
  对于当前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没有摆脱对传统工业化途径的依赖,这种增长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他认为,必须加快体制改革,只有体制改革的力度大到能够使中国经济增长摆脱对传统工业化路径的依赖,才能真正建立起科学的体制和机制,才有可能改变目前的状况。
  他建议,十七大以后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能够加快,包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建立干部政绩考核机制;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建立合理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变原有的外向型经济体制;此外,最重要就是改变当前偏向于资源所有者的收益分配体制,转而偏向普通劳动者。
  中欧国际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则指出,中长期要关注中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的问题。必须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政府应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让更多的居民储蓄进入消费。

【发表评论】
(www.gw.com.cn 2007-07-16 08:07 大智慧/证券世界编辑部)




欢迎光临 丹阳市鑫桥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http://bbs.xqtax.com.cn/)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