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秦俑之典型分类介绍 [打印本页]

作者: bgs    时间: 2004-3-9 12:52     标题: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秦俑之典型分类介绍



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是用泥土、木或铜等作的象人的物件。
  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制品。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并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厨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压胜的神物。俑大多真实地模拟当时的各种人物,因而可以考见当时社会的生活习俗,也是研究各代舆服制度的重要资料。俑还可以反映出各个时代雕塑艺术的水平。
  秦始皇兵马俑以它的“大、多、精、美”征服了现代人。
  秦俑大,首先是场面大,3座兵马俑坑布置在近2万平方米的大地上,直观地再现了秦国军队兵强马壮的宏伟场面,如此巨大而又围绕一个主题展现的艺术群雕,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其次是形体高大,陶俑平均身高1.8米,陶马身高1.7米身长2米,在世界上还没有发现比秦俑更为高大的陶俑。
  秦俑多,是指数量多,三个坑出土近八千件陶俑、陶马,这在世界雕塑史上可谓独秀一枝 独秀。
  秦俑精,是指对每件陶俑大到身体结构,小到头发、眉毛,都精雕细刻、一丝不苟。
  秦俑美,是指这些不同的陶俑中间有高大魁梧、气宇不凡的将军,有威武刚毅、身经百战的武官,更有神情各异、生动传神的士兵,可谓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乐各有其情,完全是当年秦军将士的真实写照

将军俑



一号兵马俑坑T2方二过洞出土,通高1.97米,位于战车后(车为木质,已朽)。在车迹右侧伴出有鼓的遗迹一处,可知是掌握金鼓指挥军队的高级将领。此俑身穿双重长衣,外披彩色鱼鳞甲,双肩有短小的披膊(即护肩甲),胫部缚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戴鹖冠。双手交垂于腹前作拄剑状,其附近伴出青铜长剑1柄。身体强壮,长方面庞,两颊各有一撮浓,面容严肃,气质威武。



二号兵马俑坑T9试掘方出土,位于长方形车阵的左后角,是此车阵的高级将领。通高1.96米,身穿双重长衣,外披鱼鳞甲,下穿长裤,足穿翘尖履,头戴鹖冠。双臂自然下垂,右手半握拳,持物不明。长形脸,一把长须,神态雍容儒雅,好像手握雄兵百万,成败胸有成竹。



一号兵马俑坑T20方十过洞出土,为指挥车上的高级将领。身穿彩色鱼鳞甲,头戴鹖冠,双手交于腹前作拄剑状。身体魁梧,五官粗犷,神态武勇。造型准确,比例合宜。尤其面部的塑造更为精彩,富有肖像性的特征。



出土于一号俑坑一乘指挥车后,高1.93米。身穿内外两重长衣,外披鱼鳞甲,前胸甲的下摆呈尖角形,背甲的下摆平齐,长及腰际,双肩无披膊(肩甲)。头戴鹖冠,足穿履。双臂自然下垂,右手缩于袖管内,左手半握拳,持物不明。五官清秀,一把长须,显得足智多谋。



出土于一号俑坑东端T19方九过洞的指挥车旁,车迹的附近伴出铜甬钟1件。钟是指挥军队的号令之一,所谓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俑高1.95米,身穿交领右衽内外两重长衣,腰束革带,腿缚护腿,头戴鹖冠,没穿铠甲,是轻装的将军俑。左手作拄剑状,右手半握拳,持物不明。



出土于一号俑坑东端T10方五过洞的一乘指挥车旁,车迹的附近伴出鼓的遗迹。鼓为将领用以指挥军队的号令之一,所谓“鼓之则进,重鼓则击”,俑通高1.96米,身穿两重长衣,外披鱼鳞甲,双肩无披膊。甲的周边彩绘的花纹已脱落。头发拢于脑后绾成扁髻,戴鹖冠。双臂自然下垂,右手拇指与食指、中指相捏缩于袖管内,左手半握拳,持物不明。下巴有长须,面带笑容,显得性格开朗。衣角上有“宫臧”二字印文,为陶工名,是此俑的制作者。



出土于一号俑坑中部一指挥车旁,通高1.97米。身穿彩色鱼鳞甲,甲上的花纹已脱落仅在泥土上留有残迹。戴鹖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带尾飘于胸前。双手交于腹前作拄剑状。络腮胡,容颜开朗,性格豁达。


图片附件: 482_919_3031.bmp (2004-3-9 12:52, 22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2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31



图片附件: 482_919_3032.bmp (2004-3-9 12:52, 21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6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32



图片附件: 482_919_3033.bmp (2004-3-9 12:52, 20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5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33



图片附件: 482_919_3034.bmp (2004-3-9 12:52, 18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4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34



图片附件: 482_919_3035.bmp (2004-3-9 12:52, 17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52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35



图片附件: 482_919_3036.bmp (2004-3-9 12:52, 13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6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36



图片附件: 482_919_3037.bmp (2004-3-9 12:52, 13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6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37



图片附件: 482_919_3038.bmp (2004-3-9 12:52, 12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9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38


作者: bgs    时间: 2004-3-9 12:58

军吏俑



中级军吏俑(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十一号兵马俑坑119方十过洞车后武士俑的队列中。通高1.89米。身穿带彩色花边、下摆平齐的彩色鱼鳞甲,足登履,头威双板长冠。左手作握剑柄状,右手持物不明。此俑出上时身上的彩绘颜色已脱落粘附在泥土上。颜色鲜艳如新,绿色上衣镶着朱红色领缘和袖口,冠为枣红色,下着绿色护腿。黑褐色甲片,朱红色甲带。甲衣的周边用红、黑、白、黄、绿等色彩绘几何形图案。身材魁梧,长脸,尖下 巴,八字小胡,三点水式的乳状须,显得性格慓悍。



中级军吏俑(二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二号兵马俑坑T4试掘方内,位于 弩兵俑方阵的左后角,是此方阵的中级军官。通高1.86米,身穿长 襦,外披带彩色花边的前胸甲,腿上缚着粗壮的护腿,足穿履,头戴长冠,冠带尾垂于胸前。左手作拄剑状,右手半握拳,持物不明。面容严肃,神态恭谨。



下级军吏俑(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俑坑T19方九过洞,通高1.85米。身穿齐膝长衣,外披销甲,下穿短裤,腿缚裹腿,足登短靴,头戴长冠。右臂前曲作持戈、矛等兵器状;左手半握拳,手腕扭曲拳心向下,持物不明。



下级军吏俑(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俑坑119方第十一号过洞内,通高1.88米。身穿交领右衽齐膝长衣,腰束革带,下穿短裤,腿缠裹腿,头戴长冠,是个轻装的下级军吏。兵马俑坑出土的中级和下级军吏俑均戴长冠,二者的区别是中级军吏的冠板上有条纵线分割,成为双板长冠;下级军吏戴单板长冠



中级军吏俑后视(三号俑坑出土)
出上于三号俑坑中部指挥车后,通高1.86米。身穿双重长衣,外衣的两个袖管较短,名曰半袖。甲衣仅有前胸的护甲而无背甲,甲上连有两条背带在背后十字相交,带尾系结于腰际。脑后 绾扁髻,戴长冠,左手作按剑状,右手半握拳,持物不明。



中级军吏俑(局部 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俑坑T10方七过洞的一乘战车旁。通高1.89米。此俑的甲衣只有前胸甲,而无背加及披膊。甲衣的周边及背带上有几何形的彩绘纹样,出土时花纹已脱落。体型匀称,方扁面庞,双颊有两片浓,鬓发编成索状隆起于额的两角,是秦俑中较较少见的形象。

御手、车左、车右俑



御手俑(局部 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俑坑东端T10方七过洞的一乘战车旁。通高1.88米。身穿铠甲,双肩无披膊,戴长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双臂向前半举,双手作控辔状。身微前倾,目光下视,神情专注地控驭着车马,是个忠于职守的御手。兵马俑坑出土的御手俑头上都戴冠,其地位高于一般士卒。



御手俑(二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二号兵马俑坑T1试掘方战车后。通高1.89米。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缚护腿,足穿履,头缩圆形发髻。戴长冠,冠上有带系结颔下,带尾垂于胸前。甲衣比较特殊,双臂的护甲(古名披膊)长及手腕,手上并罩有护手甲,颈部亦围有护甲(古名盆领)。这种甲衣为迄今为止考古发掘所仅见。古代战车上的御手站在车上控驭车马,目标大容易受到敌人箭镞的伤害。御手一旦受伤则车易失控,造成军队混乱而致败,所以特别注重对御手的防护。



车右俑(二号俑坑出土)
二号俑坑南侧T1试掘方一过洞出土。高1.82米。同出的还有御手俑和车左俑。三件俑在车上作横一字形排列,中间为御手,两侧的甲士古名之为车左和车右。此俑居于车的右侧,故名车右俑。身穿长衣,外披铠甲,胫缚护腿,足穿履。绾圆形发髻。左足向左前方跨半步作丁步站立姿势,右臂前曲作持戈、矛等兵器状。左臂下垂,衣袖绾于肘部,曲掌掌心向下作按车状。头微向左侧转作凝神听令状。只要一声令下,即可腾跃登车,驰骋疆场。



车左俑(二号俑坑出土)
二号俑坑南侧T1试掘方出土。高1.82米。位于战车的左侧,一手作按车状,一手作持长柄兵器状。古代战车上三名甲士的职责:御手负责驾驭车马,车左和车右分别负责与车两侧的敌人格斗,所谓“左攻于左”、“右攻于右”。古代的车战,是双方的战车相向冲击错毂交战,车左和车右的分工是与这种战法相适应的。

立射俑





这批立射俑均出土于二号兵马俑坑东北角的 弩兵方阵内。其装束和姿态基本相同,都是不穿铠甲的轻装步兵俑,造型准确,形象逼真。其姿态是:左足向左前方斜出半步,双足成丁字形,左腿微弓,右腿后绷;左臂向左侧半举,右臂曲举于胸前。头和身体微向左侧转,昂首凝视左前方。这种立姿当为持弩发射的预备动作。《吴越春秋》记载:(越王对陈音说),“愿复闻正射之道。陈音对曰:臣闻射之道,左足纵,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右手发,左手不知,此正射持弩之道也。”文献与实物两相对照,基本吻合。从此俑双手的手掌伸张看,说明手里没有持弩,仅是作持弩的习练动作。其足法、手法、身法都合理合度,非常科学。反映了秦始皇时代的射击技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模式,并为后代所继承。

跪射俑





均出于二号兵马俑坑东北角的弩兵方阵中。此方阵共有跪射俑160件,位于方阵的中心。它们服装和姿态基本相同,都身穿交领右衽齐膝长衣,外披黑色铠甲,胫着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绾圆形发髻。均作蹲跪姿,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凝视左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状。跪射的姿态古称之为坐姿。坐姿和立姿是弓弩射击的两种基本动作。坐姿射击时重心稳,用力省,便于瞄准,同时目标小,是防守或设伏时比较理想的一种射击姿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9 12:59:30编辑过]




图片附件: 482_920_3039.bmp (2004-3-9 12:58, 18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2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39



图片附件: 482_920_3040.bmp (2004-3-9 12:58, 18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50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40



图片附件: 482_920_3041.bmp (2004-3-9 12:58, 17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8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41



图片附件: 482_920_3042.bmp (2004-3-9 12:58, 17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50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42



图片附件: 482_920_3043.bmp (2004-3-9 12:58, 19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0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43



图片附件: 482_920_3044.bmp (2004-3-9 12:58, 16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3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44



图片附件: 482_920_3045.bmp (2004-3-9 12:58, 230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0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45



图片附件: 482_920_3046.bmp (2004-3-9 12:58, 21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7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46



图片附件: 482_920_3047.bmp (2004-3-9 12:58, 22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5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47



图片附件: 482_920_3048.bmp (2004-3-9 12:58, 23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4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48



图片附件: 482_920_3049.bmp (2004-3-9 12:58, 20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2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49



图片附件: 482_920_3050.bmp (2004-3-9 12:58, 23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6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50



图片附件: 482_920_3051.bmp (2004-3-9 12:58, 21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1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51



图片附件: 482_920_3052.bmp (2004-3-9 12:58, 21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1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52



图片附件: 482_920_3053.bmp (2004-3-9 12:58, 22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4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53



图片附件: 482_920_3054.bmp (2004-3-9 12:58, 19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1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54



图片附件: 482_920_3055.bmp (2004-3-9 12:58, 23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4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55



图片附件: 482_920_3056.bmp (2004-3-9 12:58, 21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53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56


作者: bgs    时间: 2004-3-9 13:07

骑兵鞍马俑



骑兵俑(二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二号俑坑T12试掘方内,马身长约2米,通首高1.72米。马背上雕有鞍鞯,头上戴有络头、衔、缰。骑兵俑身高1.80米,立于马前,一手牵拉马缰,一手作提弓状。骑兵俑的铠甲比步兵和车兵的甲衣短,长度仅及腰际,双肩无护肩甲,这样便于骑马和操持弓弩。上衣为窄袖口,双襟交掩于胸前,长度及膝,这样抬腿上马比较方便。下身穿长裤,足登短靴,头戴圆形小帽,帽上有带扣结颔下。骑兵俑的服饰是秦人服饰与古之“胡服”交融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之一。




鞍马(二号俑坑出土)
二号兵马俑坑T12试掘方出土。马身长约2米,通首高1.72米。剪鬃辫尾,两耳前耸,张口作嘶鸣状,马背上雕着两端略微隆起中部下凹的鞍垫。鞍的质地似为皮革,鞍面为红色,上面缀有八排粉红色的鞍钉。鞍下衬着绿色的鞯,鞍的两侧及前后两端缀有叶形及条带形的彩带作为装饰,鞍上有条类似皮质的扣带盘绕马腹,把鞍紧紧固着于马背上。鞍后有鞦攀于马臀,以防鞍向前滑动。过去认为中国马鞍的出现始于汉。秦俑坑骑兵马的出土证明秦王朝时已有了低桥鞍,只是还没有马镫。马镫始于西晋时代,到隋唐时代带马镫的高桥鞍出现,骑兵马具的发展才进入成熟阶段。



牵马俑头像(二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二号俑坑北半部T12试掘方。容颜端庄,一双大眼绘着白睛黑眼珠,灼灼有神。面部轮廓清晰,肌肉起伏的变化合乎解剖原理,是件优秀的艺术佳作,身上残存的彩色较多,朱红色的衣领和联甲带,面部施色两层,下层为红色,上层为粉红色。

武士俑





铠甲武士俑
  这3件武士俑的装束基本相同,都身穿交领右衽长衣,外披铠甲,下身穿短裤,腿扎裹腿,头绾圆形发髻。有的穿短靴,有的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双臂自然下垂,右手作提弓弩状。此类圆髻铠甲俑,一号兵马俑坑内目前共出土155件,其中有84件是跟随战车的隶属步兵俑,其余71件是独立步兵俑。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步兵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俑的发髻部位于头顶的右侧,反映了秦人尚有的习俗。交领右衽长衣属于汉服,而短靴和腰际束的革带属于胡衣,显示了秦朝时民族文化的融合已深入到人民的生活。左面第一个武士俑身上有一刻文“尚”字,为陶工名,是此件陶俑的制作者。



铠甲武士俑(局部 三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三号俑坑南区的甬道内,是担任警卫任务的卫兵,秦国称为短兵。俑身穿铠甲,脑后绾六股宽辫形的扁髻。右臂前曲,右手作持长兵状,威然挺立,神态英武。身体的塑造手法比较简洁,无过多的虚饰。面部的雕刻细腻,风格明快。眉毛经过艺术夸张,塑得棱角分明,远看使面目的轮廓更加清晰。面部施粉红色,眼睛绘白睛黑珠,炯炯有神。此俑是三号俑坑中比较成功的佳作。






铠甲武士俑(一号俑坑出土)
  这些武士俑都是一号兵马俑军阵的步兵俑,以其装束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图1、图4是介帻铠甲武士俑,图2、图3、图6是扁髻铠甲武士俑。介帻铠甲俑身穿交领右衽长衣,外披铠甲,双肩有披膊。下穿短裤,胫缚护腿,足穿方口齐头履。头绾圆形发髻,上罩尖顶的圆形软布帽(古名介帻)。左手作握剑状,有手作提弓弩状。图5的背甲上有两个陶环,环上原系结着箭箙,箙内有箭百支。介帻铠甲俑是重装步兵俑,一号兵马俑坑内已出土403件,其中独立步兵俑88件,隶属于战车的步兵俑315件。介帻铠甲俑不戴头盔,作战英勇,是秦国步兵的重要组成部分。
扁髻铠甲俑的装束与介帻铠甲俑的主要区别,是在脑后绾六股宽辫形扁髻。有的扎裹腿,有的缚护腿;有的穿靴,有的穿履。有的握弓弩,有的持矛、戈等长兵。图6的手势比较特殊,左手半握拳,手腕扭转拳心向左下方,持物不明。一号俑坑内现已出土扁髻铠甲俑51件,其中独立步兵俑22件,隶属于战车的步兵俑29件。




战袍武士俑(一号俑坑出土)
  这两件武士俑为轻装步兵俑。身穿交领右衽长衣,腰束革带;下穿短裤,腿扎行滕;足登履;头绾圆形髻。左手作按剑状,右手作提弓状。俑的附近伴出有成束的铜镞及铜弩机。图7的武士俑身材修长,长方面庞,五官粗犷,是关中秦人的典型形象。图8的武士俑,高颧骨,络腮大胡,似来自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士兵形象。一号俑坑内现己出土战袍武士俑400件,多为军阵的前锋。

出土兵器介绍



青铜剑(一号俑坑出土)
  左剑出土于一号俑坑T19方八过洞。通长93.8厘米,身长72.2厘米,最宽处3.2厘米。右剑出土于一号俑T2方一过洞。通长92.8厘米,身长71厘米,最宽处3.2厘米。两剑的形制相同,剑体长而窄薄,中部起纵脊,近锋处束腰。出土时,首、格、、鞘附件齐全。特别是剑通体光亮,刃锋锐利。经检测,剑表面经过铬盐氧化处理。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这种先进工艺,堪称冶金史上的奇迹



青铜铍(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坑T2方三过洞。为长兵器。铍体形似短剑,两侧六面,茎体扁平,后部有孔,用以穿钉固柲。茎与身一次铸成,铍格为附件。铍首长35.45厘米,茎长11.6厘米,出土时木柲已残。刻有“十五年寺工工”铭文,茎上刻有“十六”等字。“十五年”为秦始皇纪年,“寺工”是中央主造兵器的官署机构,“”是工师名,“”是实际生产者的名字。



青铜铍(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俑坑T2方二过洞。形制与上图同。铍首长35.3厘米,身长23.9厘米,最宽3厘米。出土时残存木柲,柲上髹漆,并有彩绘。通柲长372厘米,柲径3.5厘米。铍上刻有“十六年寺工造,工”、“寺工”、“子五九”等铭文。铍体有自然分布的天然花纹,呈云头状。这些花纹既非铸成,又不是刻划。因为花纹仅在器表,而表层下不见纹样,表层上又不见刻划痕,和器表的金相组织融为一体,据推测是采用化学方法处理形成的。秦俑坑已发现铜铍16件,可以订正把铍误视为短剑的错误。



青铜金钩(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一号坑东端长廊部分。钩体如弯曲的镰刀,分身、柄两部分,一次铸成。钩身齐头,截面作枣核形,对开两刃。柄系实心的椭圆体,通长71.2厘米,宽2.3~3.3厘米。
  金钩是春秋时期流行于吴越地区的一种短兵器,称之为“吴钩”,是一种仪卫性的兵器。



青铜戟(戈、矛联合体一号俑坑出土)
出土于1号坑T10方六过洞,属长兵器,为戈、矛的联合体。戈头为长胡四穿,弧援,刃内。戈通长26.7、援长16.7、胡长12.5、内长10厘米。出土时有柲和铜。柲为木质(已朽),通长288厘米。戈、矛间距25厘米。戈的内部刻有“四年相邦吕不韦造,寺工、丞我、工可”、“戟”、“寺工”、“文”等铭文。



青铜矛(一号俑坑出土)
一号坑T10方八过洞出土。为长兵器。通长15.4、叶长10.7、宽3.2厘米。长4.7、口径2.3X2.9厘米。体内中空,只有锋部长1.5厘米的一段为实心。通体宽扁且直,体的中部起脊,脊两侧各有一道风槽,直刃前聚为锋。椭圆筒形骹,骹之两棱同锋刃对直,两侧有钉孔。制作规整,表面光洁,刃锋锐利。骹部刻有“寺工”二字。



青铜矛(一号俑坑出土)
  一号坑T10方七过洞出土。长兵器。通长17.6、叶长11.6、宽3.6、骹长6、口径3 X 2.4厘米。通体中空,惟锋部长2厘米的一段为实心。骹上刻有“寺工”两字。制作规整,锋刃锐利。



铜弩机(一号俑坑出土)
  一号俑坑已出土铜弩机158件,无郭,素面。出土时有的仍在弩的残臂上,大多数仅见弩机不见弩臂,铜弩机由望山、悬刀、牙、栓塞等部件组成。机件大小基本相同,只有悬刀的形制和大小略有差异。此弩机悬刀呈长方体,上端稍向前弯,下端平齐。通高16.1、悬刀高10.4。宽2.1、厚0.9、望山高8.1、牙高4.3厘米。栓塞一长3.6厘米,另一长3.25厘米。弩机为安装于弩臂后端的机械装置。



铜殳(三号俑坑出土)
三号坑共出土铜殳30件。殳是一种锤击武器,本为战车上的五兵之一。到春秋战国时期,弓弩、戟、矛、戈等成为作战的主要兵器,殳只作为一种仪卫的兵器。均为圆筒形,首呈三角锥状,长约10.5厘米,径2.3~3厘米,深8.9厘米,用以装柄。此殳为一种有棱无刃、安装长柄 的仪仗兵器。




铜镞(一号俑坑出土)
  迄今为止,一号俑坑出土铜镞约40000余件,除2件铁镞、4件铁铤铜镞外,其余均为铜铤铜镞。铜镞是配合远射程兵器弓弩使用的。铜镞可分为大小两种类型。首呈三棱形,刃首的断面呈三角形,底有九边关。铤为圆形或三棱形。镞通长9.1~19.1厘米,其中首长2.6~2.8厘米,关长0.4~0.6厘米,挺长15~16厘米。镞首与铤接铸一起,铤上缠有麻丝插入苛内。三个棱脊的长度几乎完全相等,显示了工艺的精确和水平的高超。



图片附件: 482_921_3057.bmp (2004-3-9 13:07, 18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1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57



图片附件: 482_921_3058.bmp (2004-3-9 13:07, 19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4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58



图片附件: 482_921_3059.bmp (2004-3-9 13:07, 16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2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59



图片附件: 482_921_3060.bmp (2004-3-9 13:07, 22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3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60



图片附件: 482_921_3061.bmp (2004-3-9 13:07, 17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0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61



图片附件: 482_921_3062.bmp (2004-3-9 13:07, 18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44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62



图片附件: 482_921_3063.bmp (2004-3-9 13:07, 18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9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63



图片附件: 482_921_3064.bmp (2004-3-9 13:07, 21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2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64



图片附件: 482_921_3065.bmp (2004-3-9 13:07, 12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2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65



图片附件: 482_921_3066.bmp (2004-3-9 13:07, 14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9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66



图片附件: 482_921_3067.bmp (2004-3-9 13:07, 17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0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67



图片附件: 482_921_3068.bmp (2004-3-9 13:07, 170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9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68



图片附件: 482_921_3069.bmp (2004-3-9 13:07, 16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4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69



图片附件: 482_921_3070.bmp (2004-3-9 13:07, 16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7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70



图片附件: 482_921_3071.bmp (2004-3-9 13:07, 56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9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71



图片附件: 482_921_3072.bmp (2004-3-9 13:07, 27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6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72



图片附件: 482_921_3073.bmp (2004-3-9 13:07, 20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9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73



图片附件: 482_921_3074.bmp (2004-3-9 13:07, 460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2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74



图片附件: 482_921_3075.bmp (2004-3-9 13:07, 520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6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75



图片附件: 482_921_3076.bmp (2004-3-9 13:07, 24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2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76



图片附件: 482_921_3077.bmp (2004-3-9 13:07, 24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04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77



图片附件: 482_921_3078.bmp (2004-3-9 13:07, 40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01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78



图片附件: 482_921_3079.bmp (2004-3-9 13:07, 550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1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79



图片附件: 482_921_3080.bmp (2004-3-9 13:07, 55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02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80



图片附件: 482_921_3081.bmp (2004-3-9 13:07, 66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0
http://bbs.xqtax.com.cn/attachment.php?aid=3081


作者: ywb    时间: 2004-3-9 15:07

乖乖!简直是个考古学家,了不起!
作者: rr    时间: 2004-3-9 16:20

[em19][em19]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伟大的历史博物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9 16:27:14编辑过]







欢迎光临 丹阳市鑫桥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http://bbs.xqtax.com.cn/)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