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税务实务----汇总贴 [打印本页]

作者: bgs    时间: 2005-6-1 08:33     标题: 税务实务----汇总贴



<><b>老板的资产如何转为企业使用</b></P>
<><b></b> </P>
<><FONT size=3>目前,许多私营企业或私营股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存在老板个人资产如房屋、汽车用于公司使用的现象,还有的将企业购买的资产计入个人名下。由于这部分资产的所有权不属于企业,因而,按照税法规定,资产所消费的费用也不得税前扣除。不但如此,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支付给投资者的个人消费性支出,还要按照红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因而,这部分由公司使用资产的支出,就很有可能被认定为个人消费性支出,不但不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反而要征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的个人所得税。</FONT></P>
<><FONT size=3>那么,这部分实际由企业使用的属于投资者个人的资产,应该如何将其费用转化为企业的费用才符合税法规定呢?投资者和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从下面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处理。</FONT></P>
<><FONT size=3>一是采取投资方式投入企业。</FONT><FONT size=3>二是采取销售方式投入企业。</FONT><FONT size=3>三是采取经营性租赁方式投入企业。</FONT></P>
<><FONT size=3></FONT> </P>
<><FONT size=3></FONT> </P>

作者: bgs    时间: 2005-6-1 08:34

<b>只包服务不包设备 纳税结果大不一样
</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b></FONT></P><><b></b></P><>江西平佳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经营范围是电气自动化产品,电子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相关的技术服务。目前,公司和客户签订了一项总金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0</FONT>万元的电气自动化工程项目建设合同,双方初步约定由平佳公司提供所需设备和材料,安装完工验收后,交付客户,并且给客户开具发票结算。按照预算,平佳公司完成该项工程需要购入所需设备和材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00</FONT>万元(含税价)。
<p><>由于平佳公司所购置的设备和材料属于公司经营范围内的产品,而且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虽然公司兼有技术服务业务,但是按照现行增值税政策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应税劳务,不征收增值税。公司属于从事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因而该项目应该认定为增值税中的混合销售行为,应该就全部收入征收增值税。该项目公司应纳税收计算如下: <p><p><>应纳增值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0/1.1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00/1.1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2.65</FONT>(万元) <p><p><>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2.65</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265</FONT>(万元) <p><p><>合计应纳税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9.915</FONT>万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2.65</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265</FONT>)。 <p><p><>那么,是否还有其他办法少缴纳一些税收呢? <p><p><>公司首先想将设备和材料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600</FONT>万元部分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作为销售处理,缴纳增值税。再把剩余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00</FONT>万元作为技术服务开服务业发票,缴纳营业税。如果这样处理符合税法规定的话,公司应纳税收计算如下: <p><p><>应纳增值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600/1.1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00/1.1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53</FONT>(万元) <p><p><>应纳营业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00</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万元) <p><p><>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5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453</FONT>(万元) <p><p><>合计应纳税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7.983</FONT>万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5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453</FONT>)。 <p><p><>但是,这种方法是很难行得通的,它并不是开两种发票所能解决的问题。如果同一个合同里包括这两项内容,按照税法规定,还是认定为混合销售,一并缴纳增值税。而且地方税务机关还有可能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00</FONT>万元技术服务收入同时征收营业税。如果将上述两项内容分别签订两个合同,一个是购销货物合同在先,一个是提供技术服务在后,虽然从形式上避免了混合销售,但这样操作的又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两个合同相隔时间多长为好;二是客户是否同意签成两个合同;三是更主要的,税务机关仍有可能从实质上认定为混合销售。 <p><p><>平佳公司经过进一步分析和了解,客户的电气自动化工程是作为固定资产使用的,客户所在地目前还是适用生产型增值税政策,也就是说该项固定资产所有的购进设备进项税金是不可以从销项税金中抵扣的。所以,平佳公司可以将此业务作些调整,由客户按照公司的要求自购工程所需设备和材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00</FONT>万元,平佳公司只负责提供安装设计及调试方面的技术指导服务,收取技术服务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0</FONT>万元。那么,在客户支付总金额不变的情况下,平佳公司只需与客户签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0</FONT>万元的技术服务合同,按照税法规定,只要将技术服务业务与其他生产销售业务分开核算,公司的技术服务收入就可以只缴纳营业税了。该项业务应纳税收重新计算如下: <p><p><>应纳营业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0</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FONT>(万元) <p><p><>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FONT>(万元) <p><p><>合计应纳税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7.5</FONT>万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FONT>)。 <p><p><>公司缴纳营业税的结果比缴纳增值税的结果少纳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2.415</FONT>万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9.915</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7.5</FONT>)。 <p><p><>由此可以进一步分析,如果平佳公司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单独成立一个从事技术服务业务的分公司法人单位,则还是可以由平佳公司负责采购设备和材料,分公司单独提供技术服务业务,这种方式也更容易被客户所接受。但两个关联公司要合理划分收入,在不违反市场公平交易价格的基础上与客户进行结算。 <p><p><>以上案例中,主要是把握四个关键点:一是由项目全部承包改为只提供技术服务后,公司必须征得客户的同意,并且要为客户自购设备和材料提供质量、安全、时间等各方面的保证。二是纳税人必须具有营业税应税业务范围,而且从事营业税应税劳务时不得提供增值税业务。营业税应税业务与增值税应税业务在财务上必须分开核算;三是提供劳务的客户对象,对建造项目本身的增值税进项税金不需要抵扣。否则,征收营业税部分的支出由于没有专用发票进项抵扣,会使客户利益受到损失,从而达不到预期目的;四是缴纳营业税的所有税收支出必须小于缴纳增值税的所有税收支出。同理,如果缴纳营业税的所有税收支出大于缴纳增值税的所有税收支出,可以作反方向的筹划。</P>
作者: bgs    时间: 2005-6-1 08:35

<b>搞好汇算清缴,减少涉税风险
</b>< align=center><FONT size=3><><b></b></P></FONT><><b></b></P>< align=center><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b></b></FONT></P><><b></b></P><><FONT size=3>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是指由纳税人自行计算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额,根据预缴税款情况,计算全年应缴应退税额,并填写纳税申报表,在税法规定的申报期内向税务机关进行年度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办理税款结清手续。近来,接到了许多纳税人这方面的税收业务咨询,从中发现不少纳税人对此项工作还缺乏了解,特别是对汇算清缴的要点不是十分清楚,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解决,必将给日后的税务检查带来许多涉税风险。对此,就搞好所得税汇算清缴的要点作些分析。
</FONT><p><><FONT size=3>首先,企业应该及时向主管税务部门提出各项减免税或其他涉税审批申请。《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办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有关税务事项需报税务机关审核或审批的,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所有需审核、审批的事项原则上均应在年度纳税申报之前办理完毕。按照规定,凡依据税收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有关规定给予减征或免征应缴税款的,如新办企业减免、第三产业企业减免、技术转让减免、招收下岗失业人员企业减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民政福利企业减免、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企业减免、遭受自然灾害困难企业减免、购买国产设备抵税、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等等,都必须由纳税人提出减免税申请,税务机关按照规定审核批准后才能执行。但《企业所得税减免管理办法》规定,减免税受理的截至日期为年度终了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个月内,逾期减免税不再办理。纳税人发生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的盘亏、毁损及永久性或实质性损害、报废净损失,坏帐损失,以及遭受自然灾害等造成的非常损失,按照《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规定,应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保送财产损失税前扣除书面申请,申请日期一般不得超过年度终了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5</FONT>日。纳税人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申报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延期申报,但最迟不得超过年度终了后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个月。 <p></FONT><p><><FONT size=3>其次,按照规定提取各项可以税前扣除的费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税前扣除应该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即费用应该在发生时而不是在实际支付时确认扣除。企业有些费用虽然年度内没有实际支付,但是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应该属于年度内负担,税法又规定可以税前扣除,对这部分费用应该及时提取。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FONT>月份工资、年度内应该分摊的租赁费用、利息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等。税法规定,企业可以按照计税工资总额分别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FONT>%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FONT>%的比例提取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还可以按照年末应收账款余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5</FONT>%的比例计提坏账损失准备。 <p></FONT><p><><FONT size=3>第三,把握费用扣除标准,调减超标费用。企业年度内发生的有些费用,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可以列支,但是按照税法规定却不能税前列支或税法规定了一定的税前扣除标准,对此,企业在汇算清缴时,必须调减超标费用,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这些费用主要有会计工资与计税工资的差异、开办费摊销、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销售佣金、折旧费用、捐赠支出、非金融企业的利息支出、各种跌价准备和减值准备、各项行政罚款和滞纳金等等。 <p></FONT><p><><FONT size=3>第四,调减各项免税收入。企业年度内有些收入和收益,按照会计制度计入了利润总额,但是按照税法规定,属于免税收入,可以不需要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因而,企业在汇算清缴时,就要注意调减应纳税所得额,避免出现多缴税收或重复纳税的现象。税法规定的免税收入主要有:国债利息收入、免税的财政性补贴收入、免税的退税、事业单位的捐赠收入、没有地区所得税税率差的投资收益、免税的技术转让收益、纳入预算管理的基金收费或附加等等。如果有技术开发费加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扣除,也可以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p></FONT><p><><FONT size=3>第五,注意时间性差异的调整和视同销售调整。由于税法规定与会计制度规定在涉税事项处理上存在一定的不同,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或计算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可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额,其发生是由于有些收入和支出项目计入纳税所得的时间与计入税前会计利润的时间不一致所产生的,如折旧时间不同的差额、广告费结转以后年度、开办费摊销时间不同的年度差额等等。时间性差额发生于某一时期,但在以后的一期或若干期内可以转回。因而,纳税人就要建立纳税调整备查簿登记,在汇算清缴时,就要对以前年度形成的涉税时间性差异事项进行调整。如某单位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万元的固定资产折旧时,将税法规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年的折旧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年计提,每年多提折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0</FONT>元(不考虑残值)。税务检查时,发现多计提折旧,每年调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0</FONT>元。企业只是提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年折旧进入成本费用,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年计提总额也是提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万元,属于时间性差异。尽管税务部门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年每年都会调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0</FONT>元折旧费,但从第六年开始,企业不再就该项资产计提折旧,因此,第六年开始,企业每年可以调减应纳税所得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00</FONT>元,直至第十年。所以,企业从第六年汇算清缴开始,就要转回调整,这样就不会重复纳税了。时间性差异主要存在开办费摊销时间差异、折旧时间差异、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时间差异、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及视同销售在资产处置上的时间性差异等等。 <p></FONT><p><><FONT size=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在基本建设、专项工程及职工福利等方面使用本企业的商品、产品的,均应作为收入处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财税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96</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79</FONT>号)中规定,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时,应视同对外销售处理。其产品的销售价格,应参照同期同类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没有参照价格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应按成本加合理利润的方法组成计税价格。企业在处理视同销售时,要将视同销售收入归入“销售(营业)收入”中,并可以作为以收入计提费用的基数。 <p></FONT><p><><FONT size=3>第六,可以自行弥补亏损。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的企业所得税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4]</FONT>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82</FONT>号)规定,从<ST1:CHSDATE w:st="on" Year="2004" Month="1" Day="1"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4</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日起</ST1:CHSDATE>,取消企业亏损弥补由税务机关审核的规定。取消该审核项目后,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包括预缴申报和年度申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可自行计算并弥补以前年度符合条件的亏损。取消弥补亏损审批后,纳税人的责任和风险进一步加重,更要认真搞好汇算清缴,依法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切不可违反税法规定,随意扩大弥补金额和减小弥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p></FONT><p><><FONT size=3>最后,认真填好纳税申报表,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纳税申报。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后,企业要填好一个《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和九个附表。九个附表是:《销售(营业)收入明细表》、《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销售(营业)成本明细表》、《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等三项经费明细表》、《资产折旧、摊销明细表》、《坏帐损失明细表》、《广告支出明细表》、《公益救济性捐赠明细表》、《税前弥补亏损明细表》。所有申报表和其他申报资料必须在次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月底前报送主管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受理后的报表应纳税所得额,在税务部门没有进行其他纳税检查前,可以视为经过审核的数字,作为亏损数额或弥补亏损的数额使用。</FONT></P>
作者: bgs    时间: 2005-6-1 08:38

< 0cm 0cm 0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丢失已申报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也要受罚</B>
</P>< 0cm 0cm 0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当保存10年;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之规定,纳税人有义务和责任在法定的保管期限内保管好所有的涉税资料。来信所反映的“已申报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虽然已完成了其“填开”、“抵扣”的任务,但它仍然属于历史的并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涉税资料(例如有备税务稽查、财务审计等等),在法定的期限内理应妥善保管,如有丢失当然应承担相应的保管责任。 <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五)项“未按照规定保管发票”的罚则规定,对上述丢失发票的违章行为,税务机关可以处以1万元以下的税务行政罚款。由此可见,来信反映“丢失已申报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受罚”的税务行政处罚是有法可依的,但其处罚幅度比照丢失“空白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则是欠妥的。因为丢失“已填开并已申报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与“空白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相比,前者造成的潜在危害性可能要小得多,依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可以酌情从轻处罚。</FONT><p></p></P>
作者: bgs    时间: 2005-6-1 08:39

< 0cm 0cm 0pt;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加快出口退税有诀窍</B>
1、勤学习

    △随着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和外贸体制及税制改革的深入,国家的退税政策和法规也在不断地完善。因此,企业只有认真学习和正确领会国家退税政策及法规精神,提高全体职工对退税工作的高度重视,才能用足用好退税政策,少走弯路。

    △财务办税人员应对退税软件的各项功能了如指掌,这样才能熟练申报,确保出口退税电子化管理工作准确无误。

     2、勤自律

    强调依法经营,规范运作,杜绝“四自三不见”、“票换票”等非正常业务,防止受骗。不轻易涉足高风险领域和高风险业务,对涉及敏感地区或敏感商品的业务尽量不做。若要做,则货源方必须诚信可靠且经税务部门审查无骗、漏税的方可收购,并应暂扣增值税款,待收回退税款后补付。开发新商品或在新地区收购的先询问退税部门并详细了解对方情况。

     3、勤联系

    △理顺与海关、税务等有关部门的关系,加强沟通,扩大合作范围,经常汇报在退税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听取退税反馈信息,从而使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政策上的指导和具体操作上的帮助,为企业顺利出口退税创造一个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

    △企业办税人员根据关单经常上退税处核对海关信息,避免申报后因信息原因撤单,耽误时间。 <p></p></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4、勤收单

    为了有效掌握退税单证的回收情况,防止单证丢失,做好退税前期的单据准备工作,主管会计可以用下表进行排查:备注号经办收否业务外销海关报关单(已收√)核销单(已收√)专用缴款书(已收√)增值税票(已收√)退税额发票号通过上表,逐笔追单(特别是即将到达清算期限的单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了根据上表确保退税单证尽早到位,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出口退税单证管理办法,对业务、储运、财务、单证等责任部门(人)的工作职责和权限,退税单据传递流程时限,奖惩等均应作严格的规范,使其既分工又协作,形成一个协同退税的有机整体,提高效率。须指出的是,出口企业若是委托外地报关行或航运公司代理报关和运输,一般不要拖欠运保费,以免核销单、关单被扣压。

    5、勤核销

    收汇核销对加快出口及退税进度具有重要作用,出口企业的核销员要实行固定化、专业化,熟悉进出口贸易的报关及核销工作。每单一经收汇,核销员应及时配单核销,并将逾期未核销的清理工作寓于日常的核销业务中,防止长期逾期未核销的产生,提高出口收汇核销率和交单率。 <p></p></FONT></P>< break-all; LINE-HEIGHT: 12pt;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6、勤审核

    企业各有关部门在取得退税单证时要认真、细致、逐一审核检查。

    △报关单退税联必须具有报关单号,批准文号应与所配套核销单号一致,填写齐全正确,完整无损,并有口岸海关的验讫章和经办人员章。

    △核销单退税联应有核销单号、报关单号、出口情况并盖有外管局已核销章。

    △要严格按税法及有关文件规定审核增值税发票和专用缴款书的各项内容,不能有开具不规范及假发票现象发生,以保证其合格有效。在对“两单两票”的审核中,有拿不准的迅速向退税处咨询,有疑点有问题应勤于解释并退回补办。由于退税海关信息传递较慢,一般在报关出口后2个月左右才到达退税处,故有问题的“两单两票”应尽量在这段时间内解决,不延误申报退税。

     7、勤申报查询

    主管会计将退税所用“两单两票”收集齐全无误后才能配单,定期申报。在电子申报软件中,将进货明细及申报退税明细逐条录入。录入时须注意:△需要办税票函调的应集中在一块申报,不能与正常的申报混在一起,影响退税;△申报前应与退税处核对是否有海关信息,无信息者不报,且录入应规范,以免撤单反复而延误时间;△远期收汇应单独申报;△报关单上的品名与增值税票的品名、商品数量、计量单位应一致,若有出入按微机中揭示的计量单位录入。

    △当地退税部门另有特殊规定的应按其规定办理。

    录入完毕,核对无误后打印并生成退税处所需要表格及软盘,交主办退税人员,经其再次复核后,统一编号,正式申报出口退税。退税主办人员在上报退税资料后20天左右应到银行或退税处查询退税指标到位情况,申报退税额是否已足额退回,函调是否回函。要做到心中有数,尽量把退税进度往前赶。 <p></p></FONT></P>< 0cm 0cm 0pt"> <p></p></P>
作者: ywb    时间: 2005-6-1 10:40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class=txthei align=middle width=621 height=30><B>《税务代理实务》考前辅导 </B></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 </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 </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TD><TD width=621><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21 border=0><TR><TD class=aa align=middle width=130 bgColor=#d27b38>www.ctaxnews.com.cn</TD><TD class=txtred align=middle width=100 bgColor=#dbdbdb height=20>2005.05.30</TD><TD width=321 bgColor=#dbdbdb> </TD><TD class=txtred align=middle width=70 bgColor=#dbdbdb>赵珊</TD></TR></TABLE></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 </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TD><TD width=621 height=1></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 height=1></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TD><TD width=621 bgColor=#c26400></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 </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TD><TD vAlign=top width=621><TABLE break-all" cellSpacing=15 cellPadding=15 width=590 border=0><TR><TD class=txthei vAlign=top><WRAP=PHYSICAL>
  《税务代理实务》是注册税务师资格考试各考试科目中综合性和实务操作要求较高的一个科目,考前复习准备要在分析往年命题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复习的重点。
  2004年的《税务代理实务》考题在总分不变的前提下,对命题的题型题量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单选题由多年来的20小题减为10小题,相应的分值由20分减为10分;简答题由往年的3题15分增为3题18分;综合题由往年的2题45分增为3题52分。多选题未变仍为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从整个变化情况不难看出,综合分析题、简答题分值的增加,加大了实务操作题和主观性试题的题量,而单选题分值减少,多选题分值不变,也加大了考试的难度。总之,无论是考题的难度,还是答题的速度,试题的结构性调整都对考生提出了新的挑战,考生应做好心理和练习多方面的准备。
  2004年及往年的命题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注重实务操作及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内容涉及纳税申报、纳税审查等代理活动的实际操作方法及相关规定,并涉及《税法Ⅰ》、《税法Ⅱ》、财务与会计等相关知识。考核内容不仅跨章节,而且跨科目。综合题对流转税计算检查的命题,多以增值税的基本知识点为主,同时涉及出口退税问题或即征即退问题,或同时涉及有关收入的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划分,或同时涉及消费税、印花税、车购税等税种的相关知识点。资料给出的形式有文字表述,要求考生计算税款并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或给出一系列相关的账务处理,要求考生指出存在的问题,作出正确账务处理或调账分录。综合题对所得税的命题多以内资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知识点为主,涉及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漏缴有关流转税的补税问题等相关知识点。资料的给出有账务处理、申报表,要求考生重新计算应纳税款,或给出文字资料,要求考生作出相关账务处理并填写申报表。由于代理实务教材仅侧重于实务操作的方法,综合题的考点并不局限于代理实务教材本身。例如2003年《税务代理实务》综合题所涉及的关联企业间借款利息的所得税处理问题只写在《税法Ⅱ》中。因此,对《税法Ⅰ》、《税法Ⅱ》和《财务与会计》教材中涉及主要税种或普遍适用的规定应给予关注。而今年上述有关教材在税收法规和会计处理上都有较多新增内容,比如2005年《财务与会计》教材中涉及以实物资产对外捐赠的账务处理的新内容,2005年《税法Ⅱ》教材中阐述了以实物资产对外捐纳税调整的新规定,而《税务代理实务》教材并未涉及这部分内容。考生应注意将二者结合起来从实务操作的角度复习。若企业以产品通过非营利组织对外捐赠,账面成本80万元,在公开市场上的不含税售价100万元,此项业务的账务处理如下。借记:营业外支出97万元;贷记:库存商品80万元,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17万元。
  税法规定实物捐赠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对外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处理。那么内资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主表第1行的销售(营业)收入应包括此项业务的视同销售收入100万元,第15行销售(营业)成本应包括此项业务的成本80万元,主表第36行的捐赠支出应为会计上的支出额97万元,并要按主表第43行的纳税调整前所得计算捐赠扣除限额,确定应调增的计税所得额。再如涉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期间的销货退回,在会计上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并影响到期末坏账准备的增提数额的调整,在年终所得税汇算清缴前的退货,销货退回的相关数据应体现在报告期申报表中,汇算清缴后的此类退货的相关数据应体现在次年的申报表中。类似的问题还有无法支付的债务、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
  近几年来代理实务命题注重实务操作的特点不仅体现在综合题中,简答题也由初期强调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死题”变为更多的案例分析式的“活题”。如给出某外籍专家的涉税事项和申报税额,要求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计算正确的税款。或给出涉及印花税的相关业务,要求说明企业应纳的印花税及适用的相关规定。
  第二个特点是注重新知识新政策的更新。当年教材中的新的税收政策或变化的新内容,在命题中的出现概率较高。如新的税收征管法编入教材后的2002年和2003年的考题中第二章相关知识的分值分别为14分和17分,达到历年命题中第二章分值的最高点。企业出口退税增值税涉税核算的内容在2004年第一次系统归纳编入教材,当年的命题中以12分的综合题考了这部分知识。因此,对今年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特别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定要特别注意。如第二章新增的审核评税、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是当前税收征管改革的新举措,涉及所有纳税人,可根据不同内容作小题或简答题准备。第六章新增的用进项留抵税额抵减增值税欠税的会计处理及受赠资产的核算办法,应结合增值税和所得税的账务处理和申报表填写一并复习。第八章新修改的涉外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可以主表为中心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第十四章税务行政复议代理实务的第一、第二节是按国家税务总局第8号令《税务行政复议规则》重新修改的。第十五章第一节新增的税务代理执业过程中制作的各种涉税文书,可做小题准备。但第十六章税务咨询与顾问中新增的税收政策运用咨询的操作要点,应参考教材上的例题从实务性简答题的角度考虑,因为咨询工作是当前税务中介机构所从事的各类代理工作中较繁重的一项工作,这类命题对实际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最后要注意的是树立信心。考题中的难点所占比重不大,只要主要税种的基本知识扎实,点面结合,适当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答题的熟练度,就能增强通过考试的可能性,而且自身的业务水平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作者:北京市税务学校高级讲师 </TD></TR></TABLE></TD></TR></TABLE>
作者: ywb    时间: 2005-6-1 10:41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class=txthei align=middle width=621 height=30><B>《税收相关法律》复习冲刺 </B></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 </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 </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TD><TD width=621><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21 border=0><TR><TD class=aa align=middle width=130 bgColor=#d27b38>www.ctaxnews.com.cn</TD><TD class=txtred align=middle width=100 bgColor=#dbdbdb height=20>2005.05.30</TD><TD width=321 bgColor=#dbdbdb> </TD><TD class=txtred align=middle width=70 bgColor=#dbdbdb>朱大旗</TD></TR></TABLE></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 </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TD><TD width=621 height=1></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 height=1></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TD><TD width=621 bgColor=#c26400></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 </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TD><TD vAlign=top width=621><TABLE break-all" cellSpacing=15 cellPadding=15 width=590 border=0><TR><TD class=txthei vAlign=top><WRAP=PHYSICAL>
  《税收相关法律》是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五门考试科目之一,该科目考试面广、试题量大、题小、内容零散,要求考生记忆、背诵和理解的东西较多,且法律条文、数字规定枯燥难吸引人,如何克服复习中的难关,正确面对并最终赢得这一科目的考试?我以为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
  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的税收相关法律的考试与考研究生、考博士生有很大不同,它不是出大的论述题,由考生自由地、主观地发挥,而是特别注重实务,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而非理论阐述。因而它的考题很小、很零散,题量非常多,总题量近200道题。这些题总是零散地分布在指定考试教材的各章、各节当中,如果不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不做扎实细致的工作,仅仅想靠猜题、押题,靠投机取巧赢得税收相关法律考试的胜利,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全面、系统地把税收相关法律的指定教材看上六七遍,依据考试大纲的要求,掌握其中的相关内容,我们才会有通过考试的绝对把握。
  其次,要在全面系统复习的基础上把握重点。
  要求大家全面系统地进行税收相关法律的学习,并不是要大家不分主次地把355页的教材全都背下来,这在事实上也做不到。因此,在全面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适当地有所侧重,把握重点和难点,就显得相当重要。
  就税收相关法律的重点而言,尽管每年各篇各章都有出题,但各篇各章的考分分布比重是有很大不同的。从本人对近些年来的考试试卷的统计、分析及结合2005年税收相关法律教材的内容的可考性来看,我们可以把税收相关法律的各篇各章分为重要程度不同的三个等级。就篇这一层次来看,第二篇民商法律制度最重要,一般要占整份试卷的一半分即70分左右;第二篇行政法律制度次之,一般在40分左右;而第三篇刑事法律制度又次之,一般在30分左右。而就章这一层次来看,第一篇中的第三章行政行为、第四章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第五章行政处罚制度、第七章行政诉讼制度,第二篇中的第四章合同制度、第五章担保制度、第八章公司法制度、第九章破产法制度,第三篇中的第一章尤其是其中的第一节刑法总则是最重要的章,所考考分一般在总考分的2/3以上;其次是第一篇中的第二章行政主体,第二篇中的第二章物权法律制度、第三章债权法律制度、第七章合伙企业法律制度、第十章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及第三篇第二章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其余各章则相对次要,所占考分并不太大。
  显然,对于非常重要的章,如第一篇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二篇第四章、第五章、第八章,第三篇第一章第一节等,必须非常全面、系统地看,因为在这些章里,除了可以出单选、多选等客观题外,出综合分析题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而对于一些相对次要的章,在复习时则可以适当地少花些时间。另外,还要请大家注意的是,我们面临的税收相关法律的考试,是考注册税务师的法律知识,而不是考司法人员资格的法律知识。因此,凡属与注册税务师日常工作联系紧密的法律,如有关税务行政处罚、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等,无疑将是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税收相关法律考试的重点。此外,凡2004年教材中没有而在2005年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如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等),应作为重点来加以掌握。
  第三,要讲求学习方法。
  就税收相关法律的学习方法而言,请大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定要带着问题进行复习。
  因为税收相关法律考试的题型有三类,而这三类题要求记忆和理解的深度是不同的。综合分析题要求记忆和理解的层次最深,多项选择题次之,单项选择题又次之,因此在复习时,针对不同的题型所花的精力也可稍有不同,从而避免平均分配时间。
  (二)尽量找比较完整一些的时间来进行税收相关法律的学习。如2小时、3小时等,这样我们则会有一段比较长时间的记忆高峰,在这一时间里我们可以看很多页的书、记住很多的东西,我们才有可能取得很好的记忆效果。
  (三)采用回忆法进行复习。
  在每次看完税收相关法律书睡觉之前,大家不妨躺在床上闭目回忆一下当天所学的内容:我今天看了哪些章节?都包括那些内容?可能出些什么类型的题?如果能够回忆起来,表明你的记忆效果不错;如果有回忆不起来的地方,说明当时你看书时思想不集中,那么第二天在进行新的内容学习之前,请先把昨天记不得的地方再看一看,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四)采用对比法进行复习。
  如果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有准备地将相同的、类似的或相异的内容进行了对比记忆,我们就不会被那些似是而非的答案所迷惑,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加快答题速度。如关于注册资本的学习,大家应注意把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等的资本要求综合起来,对比记忆。
  (五)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复习。
  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你对这一问题已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回答出问题,则验证了你对这一问题已经掌握,这种方法产生的记忆比个人埋头苦学更加牢靠。
  (六)适当地做一些习题以加深记忆。
  适当地做一些习题,尤其重点是要做些历年考题和注册税务师考试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习题集,可帮助我们了解教材的重点、出题的角度、类型和考试层次,印证我们的记忆是否准确,进而可以更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七)加快看书频率,多看几遍教材。
  笔者主张,除了第一遍、第二遍的学习可以相对以较慢的速度比较仔细地进行外,随着考试时间的越来越邻近,我们看书的频率也应该越来越快、周期应越来越短,从一个月看一遍到一星期、半星期甚至一天就能看一遍。其方法是,凡看下一遍的时候,自己看到的章、节、目的标题,就能回忆起相关内容的时候,就略看甚至不看;把记忆的重点放在那些比较陌生的地方,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记忆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只要大家把握重点、讲求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就一定能够取得2005年税收相关法律考试的胜利。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TD></TR></TABLE></TD></TR></TABLE>
作者: ywb    时间: 2005-6-1 10:42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28>

<TR>
<TD width=528 height=4>
< align=center>减值准备,企业应如何进行纳税调整 </P>
< align=center>2005.03.12 </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  这一阶段,企业正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对于减值准备,企业该如何进行纳税调整呢?</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  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为了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期末资产的实际价值,对期末资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下同)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资产成本的部分,提取减值准备。国税发[2003]45号文件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原则上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等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企业已提取减值、跌价或坏账准备的资产,如果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因价值恢复或转让处置有关资产而冲销的准备应允许企业做相反的纳税调整。”因此,企业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当将减值准备作为时间性差异,在提取时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在因资产可变现净值回升而转回或者因处置资产而转销减值准备时,相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对于各种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在申报缴纳所得税时,可以简便计算。即对此类减值准备期末余额大于期初余额的部分,企业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对期末余额小于期初余额的部分,企业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较为复杂,我们看下面的例子:</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  乙公司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其一台原值为100000元的设备,预计使用年限10年(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不短于10年),预计净残值为0。假设第2年底,因技术进步等原因,估计这台设备可收回金额为40000元,预计尚可使用5年。</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  会计制度规定,对于已部分计提减值准备后的固定资产,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当按照其账面价值(即原值-累计折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以前年度已提的折旧不再调整。国税发[2003]45号文件规定,对于已经提取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可按提取准备前的账面价值确定可扣除的折旧或摊销金额,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此,在10年内,会计每年计提的折旧或摊销额与税法规定的差异如右表:</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  由右表可以看出,第一年,会计计提的折旧可以在税前列支,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第二年会计处理时,其计提的折旧可以在税前列支,但计提的减值准备4万元(10-2×1-4),不得在税前列支,应作为时间性差异,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第三年至第七年,计提减值准备后每年实际提取的折旧比税法规定少0.2万元,所以每年应当申报调减应纳税所得额0.2万元;第八年至第十年,应当每年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万元。至第十年末,因第二年计提减值准备而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全部转回。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10年内,该设备提前报废或者处置出售,在提前报废或者处置出售时,应当将计提的4万元减值准备转销,对尚未转回的时间性差异一次性调减应纳税所得额。</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金额单位:元)</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项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会计  10000    50000    8000     8000     8000</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税法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项目  第六年   第七年   第八年   第九年   第十年</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会计  8000     8000     0        0        0</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税法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长期投资减值准备</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  有些减值准备的提取不是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因此在提取、转回或者转销时不需要作纳税调整,请看下面的例子:</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  乙公司于2001年6月购进E公司30%的股份,乙公司按权益法核算。2001年10月,E公司因接受捐赠,所有者权益增加100万元,乙公司账务处理如下:</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  借: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股权投资准备)   300000</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300000</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  2002年末,乙公司对E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因E公司2002年度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其持有E公司股份可收回金额预计为15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50万元。乙公司账务处理如下:</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300000</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      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200000</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     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                 500000</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  会计制度规定,长期投资在计提减值准备时,计提额首先冲抵原该项投资的资本公积准备项目,不足冲抵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乙公司共计提减值准备50万元,但其中有30万元是从资本公积转入的,实际计入投资损失的只有20万元。因此,对于该业务,乙公司2002年度只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  2003年1月,乙公司将持有的E公司股份全部转让,取得收入210万元。对E公司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其中30万元为股权投资准备),已计提减值准备50万元。账务处理如下:</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  借:银行存款   2100000</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                  500000</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     贷:长期股权投资———E公司(投资成本等)  1700000</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        ———E公司(股权投资准备)           300000</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        投资收益  600000</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  乙公司在处置对E公司的投资时,转销了计提的减值准备,但50万元减值准备中只有20万元计入了投资损失(已经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因此,乙公司只需要相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仅对减值准备进行了纳税调整,对于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收益,乙公司必须按国税发[2000]118号文件的规定作相应的纳税调整。</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企业提取减值准备相对于不提取减值准备,会减少利润,但应当等额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企业转回或者转销减值准备相对于不提取减值准备,会增加利润,但应当等额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因此,无论企业是否提取减值准备,均不影响各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熊臻)</FONT></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相关链接</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纳税调整的五个重点</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  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企业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纳税调整:</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  一、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而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作为收益的</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  (1)国债利息收入。企业购买国债利息收入,按照会计制度应计入当期损益,而按照《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不缴纳所得税。(2)股利收入。</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  二、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而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收益的</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  (1)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在建工程项目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取得的,试运转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对外销售的产品,其发生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成本,销售或转为库存商品时,按实际销售收入或按预计售价冲减工程成本;而税法规定,企业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应并入收入总额征税,不能直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2)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本企业在建工程、职工福利等,在会计核算中按成本转账,不计入当期损益;而在税收上则应按该产品的售价与成本的差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  三、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费用或损失,而在计算应纳税所得时不允许扣除的</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  (1)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捐赠以及纳税人向国外捐赠和非公益、救济性的捐赠,按照会计制度可列入营业外支出,但在纳税时不得税前扣除。(2)罚款支出。会计制度规定,各种罚款、违约金、滞纳金等全部计入企业营业外支出。而税法规定,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不得税前扣除。但企业因违反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违约金(包括银行罚息)、罚款、诉讼费可以扣除。(3)粮食类白酒广告费不得在税前扣除。(4)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发生的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可以计提折旧,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时不得扣除。非广告性质赞助费支出、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以及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支出等不得税前扣除。</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  四、按会计制度规定核算时作为费用或损失,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时必须按规定比例或标准扣除的</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  (1)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会计制度对上述两项费用未进行严格区分,企业据实列入当期费用。而税法上严格区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广告费支出可在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的规定的比例之内,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而对于业务宣传费,企业只能在不超过每一纳税年度销售(营业)收入5‰范围内,据实扣除。(2)业务招待费。按照会计制度,企业可据实列入当期管理费用,而按照《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办法》的规定,企业只能在规定的比例之内据实列支。还有公益性救济性捐赠、固定资产折旧、工资薪金支出、佣金支出等,税法都明确规定了税前扣除标准和比例,超过部分不允许税前列支。</FONT></P>
< ><FONT color=#0000ff size=2>  五、按照税法规定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但必须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的</FONT></P><FONT color=#0000ff><FONT size=2>(1)企业当期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盘亏、毁损净损失;(2)企业因存货盘亏、毁损、报废等原因不得从销项税金中抵扣的进项税金。(3)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此外,还有技术开发费、总机构管理费等。  </FONT></FONT></TD></TR>
<TR>
<TD align=middle height=20>[<a href="http://www.cwgw.com/law/moban.php?i=1&type=税务会计&docid=15156&conid=15672" target="_blank" ><FONT color=#cc3333>1</FONT>]</A></TD></TR></TAB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1 10:54:29编辑过]



作者: ywb    时间: 2005-6-7 14:44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class=txthei align=middle width=621 height=30><B>掌握考试重点轻松应对《税法Ⅰ》</B></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 </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 </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TD><TD width=621><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21 border=0><TR><TD class=aa align=middle width=130 bgColor=#d27b38>www.ctaxnews.com.cn</TD><TD class=txtred align=middle width=100 bgColor=#dbdbdb height=20>2005.06.06</TD><TD width=321 bgColor=#dbdbdb> </TD><TD class=txtred align=middle width=70 bgColor=#dbdbdb>叶青</TD></TR></TABLE></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 </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TD><TD width=621 height=1></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 height=1></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TD><TD width=621 bgColor=#c26400></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 </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TD><TD vAlign=top width=621><TABLE break-all" cellSpacing=15 cellPadding=15 width=590 border=0><TR><TD class=txthei vAlign=top><WRAP=PHYSICAL>
  编者按:6月17日、18日、19日是2005年全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时间。考期临近,为了让考生对今年五门课程的考试重点以及相关内容的变化有所了解,我们与常年举办考前培训的北京市税务学校合作,邀请知名培训专家对各科目的重点内容及新增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讲解,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本课程总体结构
  2005年《税法Ⅰ》教材共8章,今年新增第四章城建税和第八章关税。根据历年试题分析,最重要的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考题中各种题型都会涉及,特别是计算题和综合题主要围绕这三个税,三税合计能达到100分左右,占总分数70%左右;其次是税法基本原理,考题均出现在单选、多选题,不过近年这部分内容分数有所下降,一般在20分以内;再次是五至八章,包括城建税、资源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这四章主要是单选、多选题型,但与三个主税结合也可能出现在计算、综合题型中,但题量和分值都很少,四章预计20分左右。
  本课程重点、难点
  增值税类考题中,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是历年计算题、综合题命题焦点,其中第五节“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中所述全部内容都必须掌握。
  1.销项税额的关键是确定销售额。
  (1)一般销售方式的销售额:销售额是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如手续费、包装物租金、运输装卸费等),不论是价款还是外价费用均应是不含税价格。
  (2)特殊销售方式下的销售额:①折扣方式销售:折扣销售关键看销售额与折扣额是否在同一张发票上注明,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按减除折扣额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如果折扣额另开发票,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折扣额。销售折扣,折扣额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②以旧换新销售:以新货物价格确定销售额(金银首饰以实际收取的不含增值税价款为计税销售额);③以物易物销售:双方均应开具发票,但对换入新货物能否抵扣进项税额要看是否取得专用发票等;④包装物押金逾期征税时,应换算为不含税价格,酒类产品(除黄酒、啤酒外)包装物押金只要收取,增值税、消费税都要交;⑤销售旧货,一律按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售价超过原值的按照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售价未超过原值的,免征增值税。
  (3)视同销售销售额确定:无同类货物平均售价,用组成计税价格确定销售额,组价=成本×(1+成本利润率)。组价公式中如果没有从价征收的消费税税金或只有单一从量征收的消费税(如啤酒、黄酒),成本利润率为10%;组价公式中如果有从价征收的消费税税金,成本利润率按消费税法规定确定。
  2.进项税额抵扣。(1)准予以票抵扣和计算抵扣的进项税额,其中三种计算扣税是难点。外购免税农产品按买价的13%计算扣税;购销货物支付给运输企业的运费按7%计算扣税(包括外购免税农产品);生产企业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收购免税废旧物资按普通发票上的收购价格依10%计算扣税。
  (2)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与进项税额转出处理:掌握不得抵扣规定(教材P87第3~8项)。特别注意:购进货物在购进当期进项税额已抵扣;发生不得抵扣的3~8项时,需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转出方法:一是按原实际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二是无法准确确定原实际抵扣的进项税额的,按当期实际成本乘以税率转出。
  3.出口退税的“免抵退”计算,今年教材增加了多个例题,因而其应用可采用计算题、综合题方式命题。运用“免抵退”方法,关键是步骤、思路要清楚,基本步骤分五步:第一步,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抵税额;第二步,计算当期应纳税额;第三步,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第四步,确定当期应退税额;第五步,挤兑出当期免抵税额。如果有免税购进料件,还要在第一步和第三步中计算各自的抵减额。
  增值税中其他内容还很多,主要以单选、多选题进行考核,目的在于考核政策本身是否清楚,因而题目比较直观。
  消费税考题中,计算性问题很多,主要从四个层次来掌握。
  1.消费税的三种计税方法:从价定率计税、从量定额计税、复合计税,对不同应税消费品选择不同计税方法。其中确定计税销售额是关键,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价款中包含消费税税额,但不包括增值税税额,计算消费税的销售额与计算增值税的销售额是一致的。对应税消费品同时计算消费税与增值税的题目,每年考题都会出大题。
  2.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应纳税额计算。从价计征时,无售价应组价,组价=[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对复合计税办法征收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组价时成本利润率按消费税法规定确定、而且不考虑从量计征的消费税税额。这一组价也是计算本环节增值税的计税依据。
  举例,某酒厂以自产特制粮食白酒2000斤用于广告样品,每斤白酒成本12元,无同类产品售价,则应纳消费税:2000×0.5+12×2000×(1+10%)÷(1-25%)×25%=9800(元);(注:组价中不含从量征收的消费税)
  应纳增值税=12×2000×(1+10%)÷(1-25%)×17%=5984(元)。
  3.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由受托方代收代缴消费税,受托方没有同类消费品的售价、用组成计税价格为依据计税,组价=(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其中加工费包括代垫辅料成本,不包括向委托方收取的增值税,也不包括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受托方除代收代缴消费税外,还应交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加工费×17%,加工费范围同上。
  4.列举的七项应税消费品已纳消费税税款,可以按当期生产领用的数量扣除已纳消费税。
  进口货物征税问题——进口应税消费品进口环节三税计算。
  1.进口关税计算:计税依据为完税价格。完税价格是以成交价格为基础,对实付或应付价格进行有关调整,应计入完税价格的有六项,不计入完税价格的有三项,均应全面掌握。
  对进口货物运费、保险费应计入完税价格,无法确定发生金额,运费按相同或类似业务的运输费用占货价的比例估算,保险费按“货价加运费”的3‰估算。
  2.进口消费税计算:进口环节消费税有从价、从量、复合计税三种方法。
  其中从价计征的组价最重要,进口消费税组价=(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进口消费税=组价×消费税税率。
  进口粮食白酒、薯类白酒、卷烟,进口消费税实行复合计税,其中进口卷烟消费税=(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定额税)×30%或45%+进口数量×150元/箱。
  3.进口增值税计算:进口消费税=(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17%
  营业税征税范围与计税营业额的确定问题。
  1.征税范围:营业税按行业划分有9个税目,每个税目都规定有具体的征税范围。学习时应与营业税减免税项目结合起来,还要与增值税征税范围相区别,熟悉兼营与混合销售的税务处理。
  2.计税营业额的确定:营业税以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资产、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为计税营业额。对列举的行业或业务可以余额为计税营业额,余额计税的项目一定要清楚(如:建筑业的总包与分包、广告代理业的广告发布费等);对价格明显偏低而无正当理由的,税务机关可按规定顺序核定营业额,其中组价公式应当掌握,如建筑业自建出售的不动产,按建筑业缴营业税时,一般用组价乘以3%税率,按销售不动产缴营业税时,用售价乘以5%税率。
  除上述围绕计算、综合题的要点外,单选题、多选题共计100分,考点比较分散,应全面复习;同时加强速度训练,关注今年新增内容。
  作者单位:首都经贸大学会计学院 </TD></TR></TABLE></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 </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 height=1></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 bgColor=#9ebcde></TD><TD width=62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 bgColor=#9ebcde></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 </TD><TD width=1 bgColor=#f2f9ff></TD><TD width=3 bgColor=#f2f9ff></TD></TR></TABLE>
作者: ywb    时间: 2005-6-7 14:45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class=txthei align=middle width=621 height=30><B>注税考试《税法Ⅱ》难点评析 </B></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 </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 </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TD><TD width=621><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21 border=0><TR><TD class=aa align=middle width=130 bgColor=#d27b38>www.ctaxnews.com.cn</TD><TD class=txtred align=middle width=100 bgColor=#dbdbdb height=20>2005.06.06</TD><TD width=321 bgColor=#dbdbdb> </TD><TD class=txtred align=middle width=70 bgColor=#dbdbdb>叶青</TD></TR></TABLE></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 </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TD><TD width=621 height=1></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 height=1></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TD><TD width=621 bgColor=#c26400></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 </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TD><TD vAlign=top width=621><TABLE break-all" cellSpacing=15 cellPadding=15 width=590 border=0><TR><TD class=txthei vAlign=top><WRAP=PHYSICAL>
  本课程总体结构2005年《税法Ⅱ》主要介绍我国目前实施的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行为税类中的9个税种,其中以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为核心内容,这3个所得税占教材内容的2/3,占考试总分数75%左右,占试卷中计算题、综合题的85%左右,是考试和复习的重中之重;其余6章,包括土地增值税、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主要以单选题、多选题方式考核,计算综合题中如果有考点,所占分数比例也是很小的。今年教材在3个所得税中均有新增内容,特别是企业所得税,新增加了第九节《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调整》。
  本课程重点、难点
  企业所得税
  计算题、综合题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第四节《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第六节《股权投资业务税务处理》、第十节《应纳税额计算》。
  重点难点问题包括以下内容。
  1.纳税所得额的确定。考生应主要结合纳税申报表的结构与顺序学习相关内容。
  (1)收入总额中除会计确认的收入外,还包括视同销售的销售额、对外投资分回利润还原成税前所得的投资收益,以及会计上不确认收益、但税法规定要交税的项目,如接受捐赠收入、债务重组所得等。
  (2)准予扣除项目的范围及扣除标准。在扣除项目中,重点掌握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涉及到的主要项目,如销售税金的扣除范围和计算,借款费用的扣除范围和计算,计税工资以及与工资相关的“三费经费”的计算,公益救济性捐赠的扣除标准,业务招待费、坏账损失、广告费、业务宣传费、新产品开发费用的计算等。其中公益救济性捐赠计算税前扣除限额时,以纳税申报表第43行“纳税调整前的所得”作基数,对基数的形成顺序必须清楚;业务招待费、广告费、业务宣传费这三项费用,计算税前扣除限额时都以销售(营业)收入为基础,所以经常放在一起考核。
  (3)不予扣除项目,这一内容的考核一般比较直观。
  (4)资产的税务处理,掌握固定资产折旧、递延资产摊销的计算调整问题。
  (5)弥补亏损,此部分内容在考核内资企业所得税时通常是单选、多选题题目。
  2.股权投资业务税务处理。考生应重点掌握前三项:第一项股权投资所得,它是税后所得,存在地区税率差异需要补税;第二项股权转让所得,要按转让收入扣除计税成本后确认为财产转让所得,全部计征企业所得税;第三项非货币资产对外投资所得,要对非货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原账面净值之差额,确定为财产转让所得交税。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本节今年新增的关于“企业股权转让有关所得税的税收政策”。在这一政策规定中,股权转让时取得的转让支付额中含有被投资方累计未分配利润或者累计盈余公积,应确认为股权转让所得,不得确认为股息性质的所得;只有当企业进行清算或转让全资子公司以及持股95%以上的企业时,投资方应分享的被投资方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才应确认为投资方股息性质的所得。对这部分税后所得,可从转让收入中扣除,并实行差额补税。
  3.应纳税额计算。首先正确选择适用税率,内资企业目前实际使用的税率有15%、18%、27%、33%;其次要对分回利润已纳税额进行扣除,其中境外所得已纳税额实行限额扣除,计算扣除限额的公式中境外所得一定要用税前所得,而不能直接使用分回利润,运用的税率只能是33%的法定税率,扣除限额与国外已纳税额的较小者应从汇总纳税的税额中扣除;对境内联营企业分回利润在联营企业已纳税额应从汇总纳税的税额中扣除。
  4.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调整。这是今年教材新增内容,主要讲了九个方面税法与会计差异的调整,每个方面都有纳税调整金额的计算,必须掌握。以企业对外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为例,应会计算纳税调整金额和纳税调整后的所得。
  举例,某生产企业以自产产品通过非营利组织捐赠给贫困地区,自产产品账面成本30万元,同类产品对外售价40万元,企业当年企业会计利润为500万元,假定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捐赠时,会计账务处理为:
  借:营业外支出36.8 
  贷:库存商品  3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6.8(40×17%)
  按税法规定计算公益捐赠扣除限额=纳税调整前所得×限额比例=(500+40-30)×3%=15.3万元,捐赠事项产生的纳税调整金额=(40-30)+(36.8-15.3)=31.5万元。当年纳税调整后的所得额=500+31.5=531.5万元,当年应纳所得税=531.5×33%=175.40万元。
  外商投资企业与外国企业所得税
  1.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法与内资企业所得税基本相同,复习中应将重点放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有差异的内容上。如计税收入中,境内分回投资利润的处理、咨询收入处理等;扣除项目中,工资费用、公益救济性捐赠均实行扣前全额扣除,交际应酬费的税前扣除比例与内资企业也有区别。
  2.税收优惠:教材归纳的九大类优惠也是重点,还可以针对一个纳税人在几个纳税年度中享受的多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综合运用。对设在特定地区的产品出口企业、先进技术企业,经常是题目中的纳税主体,而购买国产设备投资抵税的基本政策和存在查补税款的处理需要特别关注。将纳税调整后计算的税后净利润一部分用于再投资,再投资退税额的计算是历年综合题的热点。
  个人所得税11项征税范围中,按费用扣除方法不同,有定额扣除(扣800元或4000元)、定率扣除(扣20%)、会计核算方法扣除、无费用扣除共四种类型;按征税期限不同,有按年征税、按月征税、按次征税;各项应税所得除掌握基本计算方法外,还要掌握一些有普遍性的特殊处理方法,如:①年薪制、双薪制的应纳税额计算;②代付税款计算;③费用扣除中“次”的规定;④劳务报酬的加成征收;⑤个人公益救济性捐赠,应按单项税目的应纳税所得额的30%计算税前扣除限额;⑥个人从两处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税额计算问题;⑦在我国境内无住所的人员,取得工薪所得纳税问题等。上述问题既可以单项考核,也可以集中在一个纳税人身上,考计算综合题,因此必须熟练应用。
  其他税种除上述3个所得税以外,其余6章主要以单选题、多选题方式考核,其中土地增值税的计算有一定难度,计算的税额在企业所得税前可以扣除。
  鉴于《税法Ⅱ》科目中,全部为实务操作内容,学习中要灵活运用政策,会综合各项政策考点,并掌握各税种之间交叉关系;特别要加强复习中的计算性训练,务必将教材例题、历年考题熟练操作,并关注新增内容。
  作者单位:首都经贸大学会计学院 </TD></TR></TABLE></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 </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 height=1></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 bgColor=#9ebcde></TD></TR></TABLE>
作者: ywb    时间: 2005-6-7 14:47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align=center border=0><TR><TD class=txthei align=middle width=621 height=30><B>《财务与会计》内容有哪些变化 </B></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 </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 </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TD><TD width=621><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21 border=0><TR><TD class=aa align=middle width=130 bgColor=#d27b38>www.ctaxnews.com.cn</TD><TD class=txtred align=middle width=100 bgColor=#dbdbdb height=20>2005.06.06</TD><TD width=321 bgColor=#dbdbdb> </TD><TD class=txtred align=middle width=70 bgColor=#dbdbdb>郭建华</TD></TR></TABLE></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 </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TD><TD width=621 height=1></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 height=1></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TD><TD width=621 bgColor=#c26400></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 </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TD><TD vAlign=top width=621><TABLE break-all" cellSpacing=15 cellPadding=15 width=590 border=0><TR><TD class=txthei vAlign=top><WRAP=PHYSICAL>
  (接上期)2005年度的全国注册税务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在准备今年的《财务与会计》时要准确掌握它的新增加和变化的内容。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将这些变化内容归纳如下。上篇讲了四点,本篇讲余下要点。
  五、固定资产期末计提减值准备的处理方法发生变化。
  1.如何确定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恢复累计折旧的金额:应将计提减值准备后重新计算确定的折旧额与按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提的折旧额的差额,调整累计折旧。
  2.如何确定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冲减营业外支出的金额:应以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两者孰低确定的金额,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定。
  六、接受捐赠资产的核算方法发生变化。
  1.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
  (1)企业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捐赠。
  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贷记: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
  (2)企业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捐赠。
  借: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银行存款
  2.纳税调整及相关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1)如果接受捐赠资产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全部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的:
  借: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
    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2)如果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金额较大,经批准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分期平均计入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各期计算缴纳所得税。
  七、增加了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
  1.债务人(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应当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转让非现金资产,再以与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相当的金额偿还债务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债务人(企业)应当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债权人(企业)取得的非现金资产,应当按照该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资产有关的税费)确定其计税成本,据以计算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或者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等。
  2.在以债务转换为资本方式进行的债务重组中,除企业改组或者清算另有规定外,债务人(企业)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债权人(企业)应当将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确认为该项投资的计税成本。
  3.债务重组业务中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让步,包括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等,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与支付的现金金额或者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非现金资产相关的税费)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入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计税成本与收到的现金或者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冲减应纳税所得。
  4.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减记至将来应付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所得;债权人应当将债权的计税成本减记至将来的应收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
  八、增加了资产减值涉及的所得税的会计核算问题。
  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作为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九、增加了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变更的处理方法。
  企业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而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所作变更,应在首次执行的当期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其后,企业再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进行的调整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会计处理。
  十、增加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有关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
  1.企业在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1)涉及资产减值准备的调整事项,如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应按规定调整报告年度的应交所得税;如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应将与资产减值准备有关的事项产生的纳税调整金额,作为本年度的纳税调整事项,相应调整本年度应交所得税。(2)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则应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相关的收入、成本等,并相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报告年度应交的所得税。如果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但在报告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应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相关的收入、成本等;按照税法规定在此期间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交所得税的调整应作为本年度的纳税调整事项。
  2.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由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制定利润分配方案中的股利(包括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或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已由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制定并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均作为非调整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企业发放的股利均作为实际发放年度的事项进行处理,企业利润分配表中的“应付优先股股利”、“应付普通股股利”和“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项目均反映上年度实际分配的股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TD></TR></TABLE></TD><TD width=3></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 </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 height=1></TD><TD width=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 bgColor=#9ebcde></TD><TD width=621 bgColor=#9ebcde></TD><TD width=3 bgColor=#9ebcde></TD><TD width=4 bgColor=#9ebcde></TD><TD width=74 bgColor=#f2f9ff></TD></TR><TR><TD width=72 bgColor=#f2f9ff> </TD><TD width=1 bgColor=#f2f9ff></TD><TD width=3 bgColor=#f2f9ff></TD></TR></TABLE>




欢迎光临 丹阳市鑫桥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http://bbs.xqtax.com.cn/)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