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下半年货币政策定调:继续适度宽松 [打印本页]

作者: ywb    时间: 2010-7-9 08:55     标题: 下半年货币政策定调:继续适度宽松

 
  ⊙中国证券网记者 苗燕

  日前召开的2010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为下半年货币政策的走向指方向。

  会议指出,下半年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要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继续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保持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发展。

  会议认为,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但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的态势,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管理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

  会议认为,上半年我国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适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业内人士预测,今年上半年,货币信贷增长基本实现年初的既定目标。新增信贷约为4.5万亿,M2增速也较年初大幅下降,预计将降至19%以内,进一步接近年初设定的17%的目标。

  目前,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正朝着结构调整的目标前进。加上上半年以来,政府对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领域的清理和调控的叠加的效果已经显现,业内人士预计货币政策进一步微调的可能性加大。

  有研究报告指出,下半年的微调或主要体现在流动性控制方面。事实上,连续七周以来,央行已累计向市场注入资金8880亿元,由紧渐松的迹象明显。而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预计,在维持7.5万亿的新增信贷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央行或将对信贷投放节奏进行微调。

  6月出口料维持高位 外贸新政或本月出台

  ⊙中国证券网记者 秦菲菲

  在汇改、出口退税政策压力下,将于10日公布的6月份外贸数据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6月份的出口是继续延续5月份超预期的增长,还是在政策压力下明显收缩?市场对数据的分歧从未如本月一般明显。对于本月出口同比增速的预期,券商报告中高看至53%左右,低看则为30%左右,浮动超过20%。

  6月外贸利空当头。

  6月19日,央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其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市场价创新高。

  时隔三日,财政部等宣布,自7月15日开始,取消部分钢材、有色金属建材等在内的406个税号产品的出口退税。

  这些政策对出口企业的影响不言而喻,但对6月而言,政策效应似乎还并不明显。一位钢铁贸易企业人士称,取消出口退税政策给企业留有一定的准备时间,这会让企业在近期加速装船和完成订单,短期反而会刺激出口的完成。

  从现行指标看,一般而言PMI有2个月左右的滞后期,6月的出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3、4月的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而当时的数字仍保持高位增长。4月份,PMI新出口订单指数继续延续回升态势,指数高达57.9%。

  另外,从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的数据来看,6 月上、中旬北美、欧洲、地中海航线提前进入运输旺季,运输需求较5 月有较大增长并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自6月以后,出口将开始真正进入“前高后低”轨道。一是政策效应,二是劳动力成本提高、贸易摩擦不断、欧债危机影响逐步显现等因素叠加。

  5月份的PMI的出口订单指数已经出现放缓迹象,而6月的指数继续延续放缓之势。据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预测,从6、7月开始,出口增速可能出现下降。

  商务部人士认为,未来几个月,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负面效应可能逐步显现。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也称,出口下半年会出现回落,四季度回落速度更加明显。

  影响下半年外贸的另一层因素是,政府将加快外贸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近一段时间来,商务部加紧了对各地特别是外贸大省的调研。并且,关于加快服务外包、扶持现代服务业的政策也频繁出台。

  据悉,为加快外贸方式转变,商务部将在本月内出台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指导意见,并以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的形式下发。

  外管局: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入压力较大

  ⊙中国证券网记者 李丹丹 ○编辑 刘玉凤

  外汇局昨日回答外汇管理政策热点问题时表示,虽然进入5月份以来外汇净流入压力有所缓解,但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入的压力依然较大。同时,若美元利率和汇率持续走强可能引起国际资本流出,也不排除有些偶发性事件引起市场信心动荡,引发跨境资本异动。

  资金套利势头缓解

  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新增外汇占款较4月份环比下降54%,当时市场有声音认为5月份资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外流,外汇局昨日的表态证实了这一市场情况。

  外汇局相关人士指出,当前外汇资金流动的变化,既有市场因素也有监管因素。在市场层面,受国内外因素影响,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美元利率回升,套利交易势头有所缓解。

  具体说来,一方面,市场对欧洲债务危机的担忧加重,国际外汇市场持续动荡,资金重新买入美元资产避险,美元指数一度涨至2009年3月以来的高位,境内外远期市场人民币升值预期大幅下降。另一方面,随着投资者避险情绪增加,美元利率持续攀升。5月末国际市场6月期美元同业拆借利率较4月末上升了0.2个百分点。

  同时,国内银行在前期大量减持海外资产后,继续减持海外资产为境内发放外汇贷款的空间有限,银行外汇流动性趋紧,国内6月期外汇贷款利率升至伦敦同业拆借市场利率(LIBOR)加300-400个基点,较4月份上升150-200个基点。

  监管层面上,近期外汇管理等部门相继警示主要银行关注外汇流动性风险,并开展“应对和打击违规资金流入专项行动”,对违规和异常交易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跨境资本异动风险仍存

  资本的流入流出最终会反映在国际收支数据上。外汇局表示,总体来看,我国国际收支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状况有望继续改善,贸易顺差扩大态势将有所缓解,经常项目顺差与GDP的比例可能进一步下降。

  但是当前,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任务依然艰巨。一方面,美元跨境套利交易盛行,在我国本外币正利差继续存在、人民币存在一定升值预期的条件下,企业和个人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入的压力较大。

  另一方面,若美元利率和汇率持续走强可能引起国际资本流出;国际金融危机酿成的有毒金融资产尚未完全消除,欧洲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还在治理中,不排除有些偶发性事件引起市场信心动荡,引发跨境资本异动。

  此外,外汇局表示,从当前外债形势来看,外债对我国经济安全影响不大。一是和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相比,短期外债规模较小;二是从外债结构来看,短期外债主要是来自贸易项下的融资,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具有贸易背景;三是债务率、负债率、偿债率等一些常用的外债风险指标均在国际标准安全线内。

  中国经济复杂在哪里?

  王福重

  一向信心满满的中国经济,忽然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了。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一面镜子,由于担心信贷紧缩和经济放缓,沪深股市最近剧烈下挫,累计跌幅已居世界第一。这同时反映了“宏观调控的两难问题增多”,不确定性的未来困扰着中国经济。仅仅一个月前,人们担心的还是楼价飙升,出口飙升,以及如何管理通胀预期,现在,事情似乎反过来了。从上周公布的6月PMI指数看,制造业步子已开始放缓。同时,5月底以来,波罗的海干散货航运指数一直大幅下滑,中国出口也在放缓,这将带动中国经济整体收缩。

  上周五,国家统计局将2009年的经济增幅从8.7%向上修订至9.1%,这样,按照同比统计,下半年的经济增速,因为基础抬高,数据肯定要低于人们此前的预期,而敏感的股市反映的正是这个预期。

  去年初,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并不好,但是,即将开始实施的财政刺激计划,以及与之配合的庞大信贷规模,令市场流动性泛滥,投资者信心满怀,沪深股市飙升。到今天,4万亿刺激资金已基本用完,政策的刺激力度在逐渐衰减,正接近尾声。要知道,去年经济增速完成预定目标,主要是财政输血的结果。如果财政资金没有引起乘数效应,换句话说,也就是财政支出的一块钱,无法引发民间几块钱的消费或者投资,那当刺激计划资金用光之时,也就是经济增长停滞之日。

  那为什么财政政策没有引出显著的乘数效应呢?这是因为4万亿财政资金,一部分是通过一系列的产业振兴计划支出的。这些产业,有的是市场需要的,有的则处于严重过剩的状态。但是,不管如何,有了财政资金,都可以开足马力,增加产量,哪怕后者只是最后增加了库存而已。而产量,包括库存,都是GDP!另一部分刺激资金则投向了基础设施,所谓“铁公机”是也。铁路、公路、机场等,当然可以吸收大量投资,而投资也是GDP。

  问题是,那些靠输血资金才能存活的产业,除了库存,并不会有最终的需求来支撑,而大部分基础设施,只能带来短期的少量就业,根本不能引起民间的投资跟进。因此,简单点说,到目前为止,除了财政刺激,我们还没有找到新的、更有效的拉动经济增长的办法。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居民消费不足。是的,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性力量,但是,消费的基础是可支配收入。而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需要改变由体制性因素决定的国民财富分配格局,这是长期的任务,这绝非易事。

  刺激居民消费的家电下乡等,只是权宜之计,其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对于穷困阶层来说,也许买家电可以节省100块钱,可是,不买就能省下1000块。在社会保障残缺不全的情况下,消费必然乏力。

  更严重的是,中国的收入差距,已到了接近分化的边缘。而收入差距太大,社会总的消费必然不足。新闻报道经常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了多少云云,可是这其中,究竟多少是居民的自发消费,多少是集团消费、政府购买,就不好说了。所以,消费是短期我们不能指望的经济拉动力量。

  比消费更有效的经济拉动因素,是投资。如果民间的投资能够进一步开放,无论是就业,还是GDP,都不必担忧了。

  现在,能赚钱的领域,民间资本总不得其门而入,唯一的口子,是购房。房子是消费品,但是更是投资品。购买新建住房,在统计GDP时,计入的是投资而非消费。改革三十年来,居民积累的财富,唯一安全的保值增值渠道,就是购买房子。买房子连带带动了消费增加,这比家电下乡的贡献大得多。这也从反面,证明了民间投资的重要性。

  房地产新政已经持续了三个月了,但各大城市的房价并未见显著回落,但是成交量急剧萎缩,而资金也没有回流到股市,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居民投资无其他更好渠道。值得注意的是,降低过高的房价,于普通低收入阶层购买住房并无助益,但对经济增长打击甚大。

  解决之道,在于进一步开放民间投资。现有的《反垄断法》中关于“国计民生”的规定,大有讨论修改的必要。就说“国计民生”这个词,便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常用语,是垄断的口实,是对垄断已成之局的被迫接受。足见在意识深处,对市场作用的怀疑还很大,还在心安理得地接受垄断。

  在消费和民间投资都指望不上的条件下,中国经济的另一个股肱之臣——出口,便得担起大任。但是现在,出口受到国际因素越来越大的掣肘,出口和制造业随时都可能下滑,引发市场担忧是很自然的事情。这样,在现有框架下,支撑经济增长的,就剩下政府支出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国企投资了。

  从长远看,笔者以为,我们不应该太计较没有就业增长的GDP,而是发挥市场机制的力量,放开投资,允许民间资本跟外国资本一样,进入原先的垄断领域,以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这些改革措施,才是解决调控两难尴尬的正途。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政府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证券网)

  别让恐慌性“预测”干扰宏观政策

  外国机构对中国经济将第二次探底和大幅下滑的预测,大可商榷。不能忽略其背后的利益关系。如果中国经济在现阶段10%的均衡增长水平上增长,却仍在被高调唱衰,那就不能排除刻意推动中国经济更高增长之嫌了。若因此回到应对危机时那样的刺激政策,那将失去结构调整的良机,加剧中国经济的矛盾。

  左晓蕾

  因为欧洲债务危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中国PMI数据连续两个月下降,对下周将要发布的二季度数据,各方似均持相对较低的判断,中国经济第二次探底和大幅下滑的声音越来越大。全球知名金融机构也在调低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从上一季度的11%的增长下调至10%,9.8%不等。并且给出不看好中国下半年经济的评论,唱衰中国经济。

  笔者认为,这些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都值得商榷。

  首先,什么是二次探底,“底在何处”?笔者之前在本栏已论证过,PMI数据连续两个月下滑,是指增长率下降, PMI本身是上涨的,而且在50%的临界线之上,只是增长速度比上个月慢了1.8%。这与2008年11月受危机冲击影响大幅下滑到38%的PMI数据的“底”不是一个概念。PMI增长速度放缓,可能预示第二季度和下半年经济增长相对第一季度11.9%的增长的放缓,而不是下降到被危机冲击至6.1%的“底部”。 而被修改后的10%左右全年的经济增长“预期”,正是发改委信息中心计算的中国经济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

  经济指标的变化,应该是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显现。

  不要忘记,年初我们面对的是与11.9%的高增长伴随的高通胀预期,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风险膨胀的形势。直到5月初,经济过热,通胀恶化,升值加息仍然还是经济形势分析的主要判断。宏观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和房地产调控的政策陆续出台。半年过去了,经济指标显示经济形势正向调控目标方向变化。

  首先,经济回到了在均衡水平上的增长。市场预期,第二季度经济增长10 %至10.5%。这是中国经济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说明经济增长已经从第一季度11.9%的过高增长,回到均衡的合理的增长水平。

  其次,成功管理了通胀预期。适时的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化货币政策,在提供了保证经济正常运行的20%的M2的增长的基础上,把去年非常态货币供应造成的过剩流动性灵活地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大大缓解了通胀预期。现在,全年通胀水平控制在3%至4%的可承受水平已是共识。

  第三,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风险大幅下降。一系列从银行信贷控制、第二套房重新界定、地方政府的卖地财政等等政策,有效地遏制了推动房地产泡沫的投机活动,虽然存在与政策的博弈,但是只要调控政策保持稳定,房地产市场一定会向平稳回归。

  第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得到控制。在地方债务的全面清理,控制了地方债务风险得的继续膨胀,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像希腊主权债务引发欧洲危机式的,中国版的地方政府债务蔓延引发政府整体债务危机的风险。

  宏观调控效果非常显著,政策目标基本达到。

  从全年角度分析,总量增长的三大驱动力都具有相当的确定性,一些指标下滑,并不影响今年实现10%的经济增长目标。从投资方面分析,去年9.6万亿的新增贷款,实际增长27%,拉动了32%的投资增长,拉动GDP增长8个百分点。今年7.5万亿的新增贷款加上近两万亿的表外信贷增长,实际新增贷款的增长率达到24%,完全可以保证25%的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增长超过5或者6个百分点。

  在消费方面,去年实际消费增长16.7%,拉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我们现阶段的消费增长仍然属于刚性需求推动,所以不会发生大起大落。加上财政今年增加的1000亿预算资金,主要是支持就业,民生和当期消费的补贴政策,消费增长应该可以保持15%至16%的实际增长,完全可能像拉动经济增长超过4个百分点,内需增长基本达到10%。

  从进出口方面分析析,今年上半年的进出口形势较去年同期有所改善已是事实。笔者认为,世界经济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国际环境不如年初的估计,但是无论如何应该比去年世界经济全面衰退的状态要好。去年美国经济全年下滑2.6%长,欧洲下滑3.9%,日本下滑5.9%。今年在欧洲危机后调整的增长率预测,美国3%,欧洲1%,日本-0.5%。今年全年的进出口顺差应转负为正微弱增长,对经济增长产生微弱的边际贡献。

  由此,笔者以为,中国经济将呈现低通胀预期低风险的平稳增长态势。

  不过,要保持这样的平稳均衡增长态势,短期内政策需要有所作为。第一,财政政策对民生的支持更积极一点。比如加大保障型住房建设。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土地入股,用保障型住房补偿被征用的土地的方式参入保障型住房的建设,鼓励银行制定适合保障型住房购买群体的信贷产品,把保障型住房的价格定在可获得资本平均利润的水平上,鼓励开发商参入保障型住房建设,这样既拉动了相关产业链稳定了因为房地产调控经济增长大幅下滑的担心,同时对释放居住需求套住的当期消费支付能力,推动消费增长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货币政策尽可能保持动态调整的灵活性。我们观察近期货币政策收放自如,张弛有度。货币政策可能会继续密切关注资本流入和货币市场的流动性,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在边际上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全年19%至20%的M2的增长可能是今年货币政策的实际目标。

  最后,政策不应受一些机构的带着恐慌性表述的“预测”和评论的干扰。特别对外国机构的一些评论,不要忽略其背后的利益关系。危机以来,发达经济体陷入危机不能自拔,希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希望和推动中国加大政府投入,推动高增长拉动全球经济。如果中国经济在现阶段的10%的均衡增长水平上增长,却仍在被高调唱衰,那就不能排除刻意推动中国经济更高增长之嫌了。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25%,欧洲占24%,日本占7.5%以上,中国与日本差不多,哪里能拉动全球经济?更何况中国经济复苏还屡遭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打压。

  别过于在意那些带着恐慌性口吻的评论,若回到应对危机时那样的刺激政策,那将失去结构调整的良机,加剧中国经济的矛盾。(中国证券网)

  (作者系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央行:下半年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上半年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适度

  落实“有保有控”信贷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0年第二季度例会指出,下半年,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会议认为,上半年我国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适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会议强调,下半年,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要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继续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保持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发展。

  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但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的态势,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管理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中国证券报)

  央行大剂量注资奏效 资金面重回宽松利率大幅跳水

  ⊙南京银行 颜昕 ○编辑 杨刚

  昨天,农行IPO网下申购资金已经解冻,但网上申购资金还在锁定期,不过,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已然非常宽松。此外,由于央行连续7周向市场注入近9000亿元资金,此前资金泛滥的状态似乎又将上演。

  从当天的回购交易来看,资金供给充裕,市场上资金需求方已难觅踪迹,不少机构主动减点融出资金,减点幅度高达20BP。由于资金面的宽松,各期限短期品种利率均大幅跳水,1个月回购品种利率暴跌35BP,隔夜回购利率跌破2%。昨天质押式回购共成交2543亿,较上一个交易日增加约9.57%。

  昨天隔夜回购成交量在2108亿,开盘利率仅在2.0%,较前加权利率跌近12BP,早盘价格一度扰动,1.85%的成交价时有出现,意向报价中也不乏1.90%融出的机构,午后又有1.60%的超低价出现,隔夜加权利率最终跌破2.0%,报收在1.9668%,资金面局势彻底逆转。

  7天回购交易量依然较少,融出方都以券商、基金为主。相比隔夜利率的大幅跳水,昨天7天回购利率相对保持稳定,加权利率下行6BP至2.39%,成交量在360亿左右。

  14天和21天回购利率走势与7天回购类似。前天14天回购利率突高至2.91%,但之前心理价位应该在2.70%附近,昨天也正常回落至2.64%附近。21天利率基本与14天持平,加权利率收在2.65%。前期风光无限的1个月回购利率更是急速下滑,4.0%的成交价仿佛还是不久以前的事,昨竟跌落至2.36%,较前加权利率下行约35BP,成交量不足8亿,多数融出机构还无法接受这样的价格。3个月品种有零星成交在2.71%。

  由于资金面的宽裕,周四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各期限品种利率继续全面走低,隔夜和1个月品种利率下行明显。隔夜和7天利率分别下行14.49BP和2.52BP,报收在1.9842%和2.4233%。14天和1个月下行4.87BP和10.50BP,报收在2.6371%和2.7150%。三个月以上的长期品种中,降幅在0.90BP以内, 3个月和6个月品种分别报收在2.5978%和2.4799%,9个月和1年品种分别报收在2.5321%和2.6011%,三个月以上品种利率和短期利率的倒挂依然存在。(中国证券网)

  央行连续7周净投放资金

  ⊙中国证券网记者 丰和 ○编辑 杨刚

  本周,央行再度通过公开市场净投放千亿资金。从而自5月底以来,央行已经连续7周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

  昨天,央行在公开市场发行了100亿三个月央行票据,收益率与前持平为1.5704%。同时,央行对91天回购品种进行正回购操作,正回购量为150亿元,收益为1.57%。

  本周,央行通过发行央票及正回购共计回笼资金310亿元,仅对冲了两成到期量,向市场净投放出1050亿元资金。

  叶檀:经济增速下降是好事 对市场不必过度失望

  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改变。

  有人担心中国经济二次探底,我认为不会。如果中国经济下行有助于经济结构的改善,何必如临大敌?相反,我们应该松一口气,总算摆脱为全球经济举重的角色了。

  美国出口开始增加。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1月在发表国情咨文时决定实施“国家出口计划”。现在,奥巴马向美国人民报喜:今年前4个月,美国出口同比增长近17%。奥巴马同时宣布今年3月重新设立的“总统出口委员会”扩军,新增18名成员。该委员会堪称奥巴马的“出口智囊团”,由美国商界领袖、劳工代表、国会要员及政府高官组成。这是美国的经济战略,保持美元平稳,增加美国出口,为下一轮经济增长赢得时间。

  欧洲一心一意改善各国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这说明欧元并不会像索罗斯预计的那样走向崩溃,相反,欧洲正在重新铸就欧元的堤坝。对于金融、财政的监管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中国经济数据并不太糟糕。中国社科院经济形势分析组认为,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每个季度的经济增速将比上个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鉴于一季度经济增速在11.9%,上半年经济增速仍将在10%以上。当然,考虑到过去5年我国平均年增速为10.7%,目前的数据是在下降,但在全球紧缩的过程中,10%已经高不可攀,与以往的两位数增长没有太大的区别。既想维持经济的平稳,又想保持消费的畅快,还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好事?

  如果GDP增速下降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提高,意味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意味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有什么不好?难道我们追求的不是精干之美,而是大而无当?如果因为经济数据略有下挫,今年继续刺激经济,除了收获国际主义战士的虚名之外,我们将一无所获。

  中国房价出现环比增速下行的趋势,但同比没有下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涨幅为0.2%,涨幅比4月份缩小1.2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创了2005年有此统计数据以来的最大值。佑威及楼市专评网的数据显示,6月份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19168元/平方米,比5月份的22338元/平方米下滑14.2%,较4月份的22926元/平方米下滑了16.4%。但同比仍然维持在高位。2009年6月份,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5869元/平方米,目前的上海房价只是回到了2009年年底的水平。

  房价下降让相关的投资者、开发商、银行与地方政府如坐针毡,今年的财政窟窿如何填上?明年的利润从哪里来?而对于大众而言,目前的房价显然仍处在高位,着的哪门子急?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货币紧缩,全球运输价格与大宗商品价格下行。波罗的海指数跌创新低,6月大跌41%,截至7月7日,波罗的海贸易海运交易所干散货运价指数跌至逾14个月最低位。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下跌5.12%,或109点,至2018点,为连续第30日下滑。该指数衡量了铁矿石、水泥、谷物、煤炭和化肥等资源的运输费用,让中国人胸闷不已的铁矿石、煤炭等价格总算降价。

  当然,这让钢铁、汽车、造船、建筑等行业会头痛不已,急剧上升的钢铁库存让去年的钢铁泡沫大白于天下,而去年依仗垄断优势与进口特权的大型企业囤积了大量的铁矿石等资源,而铝价也到了成本线以下,这些企业将加入中国经济下滑会导致二次探底的大合唱。他们担心的不是二次探底,而是过于贪婪将造成巨额亏损。

  哪来的什么二次探底?中国的西部近几年的投资率与GDP增长率都会居高不下,只要制度变革将“新36条”落到实处,启动中国的民间投资,中国不可能出现探底格局。相反,如果被既得利益集团裹挟,再次启动国有储备机制,再次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才是中国经济的深渊。

  从去年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刺激计划挽救了三大铁矿石巨头,挽救了全球的大宗商品市场,挽救了美欧等国,最终,顺便挽救了那些食利而肥的大型企业。而今年,纳税人与投资者不得不为此买单,源源不断的再融资、汇金发债等消息,都是明确无误的买单信号。

  中国比去年稍紧的经济政策是明智的,市场对此不必过度失望,股市与楼市都将在狭窄的区间内徘徊。抛弃那些纯粹依靠政策、依靠垄断优势寄生的企业,而选择诚信、有成长性、符合内需与中西部开发的企业,这是个机会。(每日经济新闻)

  统计局研判上半年经济 增速或比一季度放缓

  7月4日-5日,国家统计局在山东召开了部分地区上半年经济形势座谈会,包括北京等10省市的统计局局长和综合处处长出席,就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了交流。

  本报记者了解到,本次会议上,一些地方统计部门已经部分拿出了上半年的经济数字,相比往年的年中分析会只用1-5月份数字略有变化。

  各地普遍分析认为,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和工业增速等指标将比一季度有所下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出口增长的难度加大以及房地产市场走势不明朗等。这给判断下一步的经济走势增加了难度。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指出,当前宏观经济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宏观调控正向预期方向发展,但在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国内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需要“各级统计部门结合上半年统计数据,深入分析数据,科学预判经济形势”。

  国家统计局目前正在汇总和核算上半年的经济数据。这些数字和政策建议,将以快报的形式上报决策层,国务院将在本月中旬召开常务会议,部署下半年的工作。

  经济增速或比一季度放缓

  在国家统计局举行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地方统计部门的人士普遍认为,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有望比一季度有所下降,但是这种下降,是国家调控的正常结果。

  “这个结果说明经济仍在高位运行,不能说将要二次探底,更不能说国家马上要再进行第二次刺激。”一位地方统计部门的人士说。

  中国社科院经济形势分析组认为,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每个季度的经济增速将比上个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鉴于一季度经济增速在11.9%,上半年经济增速仍将在10%以上。“所以即使经济增速要持续下行,到明年一季度增速也仍会在8%以上。”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在一次会议间隙对记者说。

  以江苏为例,该省7月2日召开了省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上半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今年一季度,江苏GDP增速为15.4%,如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4.5%,则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比一季度下降了1个百分点以上,但仍维持了较高的增速。

  陕西省信息中心日前召集当地发改委、统计局等部门的人士召开上半年形势分析会,也判断该省今年上半年以及全年经济增速将比一季度的18.2%有所回落。全年经济增速可能在15%,上半年可能在16%左右。

  而通胀压力有所降低的看法,在国家统计局的上述座谈会上也得到了认可。

  不确定性增加

  尽管经济仍处于高位运行,未来经济走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仍然不减。

  参加国家统计局上半年经济形势座谈会的人士判断,目前房地产投资仍在加快,但是随着销售放慢,未来是否会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导致经济下滑,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同时,尽管上半年出口快速增长,但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尚未化解,下半年出口增长的空间可能缩小。

  江苏省政府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时就指出,必须充分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高度关注部分重点指标增速趋缓、生产要素矛盾逐步凸显、外需持续增长难度加大、房地产市场运行态势等方面问题。”

  江苏统计局官员告诉记者,江苏目前出口增长较快,但是未来会如何,的确是个未知数,“同时由于最低工资上调,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压力”。

  今年以来各地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目前,浙江省最低月工资标准已达到1100元,居于全国各省区的之首。

  海南省今年最低工资标准增幅为31.7%,超过浙江、上海等地的20%的上调幅度。不过,由于对制造业依赖程度较低,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对海南经济影响不大,但是海南也有其他隐忧。

  今年一季度海,海南GDP增速为25.1%,全国排名第一。主要源于农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投资增速排名全国第一。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36.9%,增速接近全国平均增速的4倍。

  但是,海南省统计局官员认为不宜对海南的经济增长太过乐观。原因是海南房地产开发已出现施工面积快速扩张与销售面积不断回落态势,海南对土地还有控制,经济放缓的可能性存在。“6月份数字一出来,就会见分晓了。”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的数字显示,5月份海南商品住房销售均价为8483元/平方米,比3、4月的12280元/平方米、11932元/平方米大幅下降,5月比4月份价格环比下降近30%。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对于这种环比数据的异常变化比较关注,他在山东召开分析会总结时指出,各级统计机构的数据解读和形势分析要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预见性。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要关注月度变化,并研究月度指标,同时要研究月度环比,关注领先指标,“要对数据变化不仅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还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他说。( 21世纪经济报道)

  发改委官员痛斥“闭门造数据”影响决策

  严禁物价局人员不经调查编造数据

  闭门编造数据将受到严打。

  近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严禁物价局工作人员不经现场调查,坐在办公室编造物价数据。

  “虽然压力比较大,但是经过努力,宏观预期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发布5月份主要统计数据时表示,从全年来看,物价控制在3%左右,应该说是有基础的。

  而数据的统计精确性则是力争全年“保3”的基础支撑。

  国家发改委正在从源头上狠抓这一问题。

  据新华社报道,为逐步建设实时价格监测调查系统,国家发改委6日在海口市举办全国实时价格应急监测调查业务培训班。

  周望军表示,一些物价局工作人员不到农产品(000061)和集贸市场等现场去调查产品具体价格,而是根据之前的数据或者媒体提供的数据坐在办公室进行估计,编造数据,导致一些产品价格不准确,实时价格未能正常反映,影响有关部门决策。

  他表示,以后这种“闭门造车”的行为要严格禁止,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轻则通报,重则开除。

  “物价局工作人员正常的工作状态就应该是到农贸市场等交易场所去转转,去做调查,实时监测物价变化,根据成交量、库存量及进出口量等数据分析物价变动原因。”周望军在会上称,物价局要加大对产品物价的监测力度以及监测频率,得出准确的数据,同时应该提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从近期来看,去年物价低点是在6月份和7月份,相对应的,今年翘尾的高点有可能在6月份和7月份,第三季度后翘尾因素的影响会相对减弱。

  正是在这一敏感期,国家发改委接连出招加强价格管理。

  从最近澄清“研究电价调整”报道不实,到力驳所谓“下半年CPI涨幅达到7%”的专家观点,国家发改委自上月连续6次就相关价格报道发文辟谣。

  而在农产品价格管理方面,三部委上周通报了一系列重磅罚单。

  据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介绍,一批公司因操纵绿豆、大蒜价格被查处。其中,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因去年10月召集国内16个省区市上百家绿豆经销企业开会,串通涨价、哄抬绿豆价格,被价格主管部门处以3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处罚。( 第一财经日报)

  下半年回落或超预期 学者称无需刺激政策

  惯例于7月中旬召开的国务院经济座谈会提前到6月底召开,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高层到各地密集调研,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在这个炙热的夏天不同寻常。

  随着二季度数据发布在即,政策着力点和经济运行都备受关注。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经济座谈会上,一位经济学者向国务院领导表示:“现在必须咬紧牙关挺住,在可承受的最低经济增速下,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这才是中国的百年大计。”

  在他看来,高层调研,一是摸底经济,二是给经济“打气”。

  经济学家陈志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半年内,增长速度会下调,原来用过的刺激经济增长方式,现在就不要再用了,下一步政策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小,但是有一个政策可以选择,即过去两年政府财政增长那么多,可以给企业免税一年。”

  回落可能超预期

  “把企业推给市场,我上岸了。”做了八年磁材加工生意的张山告诉记者,和圈内的朋友商量过后,6月份,他把自己在厦门的企业转手给了别人。

  前几个月的订单好到让他害怕,在他看来,这是经销商在低位补充库存,他甚至担心货发出去无法及时收回款项。

  告别实业的张山选择了投资,“房市股市短期内没太好机会,现在我们紧跟通胀预期,什么要涨买什么。”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上周六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中国非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为52.1%,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

  虽然该指数连续16个月保持在50%以上,但最近两月一改之前波动上升态势,呈现连续回落。

  “下半年经济回落的趋势很明确,并且很多下滑的力量会在四季度爆发,导致整个四季度整体经济回落的幅度会超越一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向记者强调,不是适度回落,四季度可能是超预期的回落。

  让陈志武担心的是欧洲债务危机对全球乃至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积极的因素是美国目前复苏的状态和前景比原来预计的要好。

  “总体上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半年、一年内会比今年第一季度的快速增长下调一些,我不觉得会出现2008年底、2009年初的经济大幅下滑,‘第二次经济探底’不会出现。”陈志武告诉本报记者。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看来,当前,我国需求总量处于持续恢复过程,但内需的进一步恢复面临由政府推动向市场推动的转换;出口进一步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世界经济的恢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宏观调控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高增长没必要

  7月2日,统计局发布公告,对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进行修订,经过最终核实,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9.1%,比初步核算数提高了0.4个百分点。

  中欧商学院教授王建铆根据修订后的GDP和过去公布的GDP平减指数,推算出中国GDP的实际增长速度在2005年为11.4%、2006年为12.9%、2007年为14.4%、2008年为10.2%,分别比过去公布的数字提高1.0个百分点、1.3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

  在他看来,对实际增长率估计过低,往往导致宏观调控出手太晚,力度太小。

  “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前,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严重的全面过热,并不是所谓的‘偏快’或者‘局部过热’。只不过随着中国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计划为主转变为市场为主、由短缺为主转变为过剩为主,经济过热的第二大症状也由两位数的通货膨胀转变为两位数的资产价格膨胀,尽管经济过热最重要的‘临床诊断指标’仍然是经济增长率。” 王建铆告诉记者。

  在保八形势严峻的年份里,经济实现超预期增长,同样带来负面效应。

  陈志武告诉本报记者:“不管是基础设施项目还是其他的拉动政策,现在发现这个效果后续的余力并不是太多,之所以是这样,就是因为过去两年大量资金流入国有经济,实际上对于中小企业、民企有非常大的抵制和挤出作用,使得中小企业、民企没有更多的资金来发展。”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关注经济增长速度是应当的,但是我们不应当过分追求过高的速度。现在社会上有种反应,好像经济增长速度要保持两位数以上才算增长,低于此即有所担心,我认为在现有的经济增长动力来看,保持百分之八九的速度是不成问题的。”

  世界银行发布最新报告虽然维持了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9.5%的预估,但也将2011年预估由8.7%下修至8.5%。

  陈志武认为,现在的决策层不应过多在意GDP增长速度,调整结构的优先级别应高于经济增长。

  对此刘元春认为:“中国经济结构很脆弱,社会结构更脆弱,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经济发展速度跌破9%,整个社会运作是很艰难的。从政治社会的约束条件来看,中国保持适度增长是必要的,当然从发展阶段来看,也有这个基础,未来的经济增长会出现一定的下调、回落,但是这个回落必须要保持一定平稳性,而不能是大幅度上下,中国社会结构承受不了这样的大起大落。”

  不需“增量”刺激政策

  接受本记者采访的学者对下半年经济走势均表示不乐观,但他们并不认同接下来需要新的刺激政策,在相关座谈会上他们也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刘尚希坦承,政府原有的政策要尽可能地完善、落到实处,包括新兴产业的规划方面政策要落实到位;把民间资金如何调到实体经济领域中去,在“新36条”的落实上加大力度,政府主要的是引导,更多地是依靠市场的力量,同时政府在产业导向、产业方向、产业目录上要给出明确的信号,那么民间的资金就知道往哪里走,这是需要政府去做的,在大的方向上引导民间投资,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产业导向政策。

  温家宝总理日前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表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极为复杂,必须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分析形势,冷静观察,科学判断,未雨绸缪,沉着应对,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刘元春认为,新的刺激政策根本用不着,4万亿的刺激计划还没有结束,现在要做的不是出台新的计划,而是在保证存量刺激政策的情况下,进行经济结构和方向的调整。

  他进一步解释说:“4万亿投资从前年四季度开始,特别是基础建设投资,虽然没有直接刺激财政,但是它对产能过剩的问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进一步地出台以投资为主体的政策是不必要的,并且其后遗症是非常严重的。”

  在整体经济形势仍不明朗的同时,今年财政收入冲刺8万亿,引发热议,面对如此复杂的经济环境,这些钱究竟该怎么花?

  陈志武认为,过去两年政府的财政照样增长了那么多,使得政府国民收入的份额不断地膨胀,这样反过来对于企业发展、家庭消费的资金继续产生非常大的负面的影响。“给企业减税,以更长远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他强调说。

  “财政支出的方向应当倾向于社会改革、公共服务、人力资本的投入,我们在这方面的投入是不够的。同时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在此轮收缩过程中明显体现,这应当是我们所关注的重点。”刘元春告诉记者。

  “只要把现在的政策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就可以达到这个增长速度,现在关键是如何推进结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换,这是我们当前更重要的问题。” 刘尚希说。(21世纪经济报道)

  “三驾马车”或引领二季度GDP平稳回调

  尽管关于中国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的讨论声音渐强,但市场对于二季度经济增长的判断多保持乐观。

  多家券商预测,二季度经济增速或达10%以上。代表诸多权威机构观点的“朗润预测”也预计二季度GDP增速达到10.5%。

  按照惯例,二季度主要宏观数据将在本月中旬陆续发布。二季度经济运行是否会放缓?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的消费、投资和外贸特别是出口的表现值得关注。一季度中国GDP增速达11.9%,创近三年来的单季增速新高。

  投资消费不会大起大落

  作为拉动中国经济走出低谷最重要的一驾“马车”,投资增速或将在6月份继续小幅下滑。

  “政府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已经使得4、5月份地方投资出现下降。而在当前房地产销售萎缩的情况下,预计民间投资会继续下降。”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

  中金公司宏观经济分析师邢自强指出,近期对“两高一资”行业的调控也使得重化工业投资趋缓,预计1~6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放缓至25.6%。

  在房地产“新政”密集出台之后,与房地产相关的投资和消费,能否保持较快的增长,也引起市场的猜测。

  对此,野村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孙明春告诉记者,即使房地产投资真的大幅缩减,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因为后续项目的投资额已经非常庞大,因此,如果房地产投资减弱,其实有助于降低今年投资过热的风险。

  而从消费角度分析,孙明春认为,如果房价下跌10%~20%,这反而能够提高一些人群的购买力,促进他们买房并增加与住房相关的消费。

  “从往年来看,6月份是消费的旺季,而今年由于汽车和家电销售表现比较平平,所以预计6月份消费与往年同期增幅相持平。”鲁政委预计,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将达到18.7%,这一增速也基本与上月持平。

  把脉进出口外部影响

  发达经济体需求复苏使得中国出口强劲反弹,5月份出口增长48.5%,超过市场预期。

  但在近期汇改、出口退税率上调等政策影响下,不少分析认为这是各项调控政策逐渐回归常态的信号,这也使得市场对于出口的前景更为担心。

  从PMI指数中新出口订单指数来看,6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7%,比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出口订单的逐渐减弱,使得6月份出口同比增长可能放缓至38%。”邢自强说。

  汇率的波动是否会影响到出口形势?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这一影响将比较微弱。

  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由于热钱在不断流出中国,使得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压力在减轻,同时他指出,目前决定我国出口的关键因素不是商品的价格,而是全球的市场需求。

  放眼全球,无论是欧洲、美国或是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复苏步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

  世界银行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比较脆弱,如果欧洲债务危机继续恶化,一些国家可能重新陷入衰退之中。

  “我们预计从第三季度起出口增速将放缓。”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近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人民币小幅升值、欧元疲软以及欧洲国家的更多财政紧缩政策将对中国今年的出口局面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汪涛预计,2010年全年,出口按美元计将实现18%左右的增长。由于进口价格快速增长,以美元计的进口额增幅预计将超过出口,因此2010年贸易顺差将会缩小但规模仍然可观。 (第一财经日报)

  机构预测上半年数据:第二季度GDP增长10.6%



  在A股急跌的阴霾之下,7月15日即将公布的二季度经济数据给市场带来新的预期。

  7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6月份PMI指数下降为52.1%,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最近两个月呈现连续回落。

  而汇丰银行PMI较上月大幅下行2.3个百分点至50.4%,连续第三个月放缓,达到14个月内低点。分析人士指出,两组PMI数据连续下滑,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开始回调。

  由于最近几个月的经济数据,已经释放出经济增速放缓的信号,业界更加关注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是否出现相应的调整。

  预计第二季度GDP增长10.6%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在各大研究机构的前瞻分析中,社科院的数据颇具代表性。

  社科院财贸研究所所长裴长洪指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长11.9%,预计第二季度增长10.6%,2010年GDP增长将达10.5%。裴长洪认为,2010年中国经济将呈逐季下降态势,预计四个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1.9%、10.6%、10.1%、9.3%。

  在消费指数方面,裴长洪说,今年一季度CPI指数上涨了2.2%,4月份上涨了2.8%,5月份为3.1%(超过警戒线)。预计今年二季度CPI上涨将为3.04%,而三、四季度将分别为3.3%和2.2%。

  从社科院的数据分析,2010年GDP增速最高出现在第一季度,CPI增速最高出现在第三季度。

  另据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的报告,预计二季度GDP增长10.5%,比去年同期加快2.6个百分点;上半年GDP增长11%,比去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全年GDP增速有望达到9.5%左右,比2009年提高0.8个百分点。如果分季度看,今年GDP增长前高后低,与2009年前低后高正好相反。

  在物价方面,中国银行预计今年4、5、6月全国CPI分别上涨2.9、3.8和4.4个百分点,呈不断加速态势;二季度CPI增长3.7%左右,比一季度上涨1.5个百分点,全年增长3.5%左右。

  与国内机构普遍看高形成对比,海外机构的数据则更为保守。如5月26日,联合国发布更新版《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该报告指出,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9.2%,2011年为8.8%。印度本年经济增长预计7.9%,明年将达8.1%。而世界银行发布《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为9.5%。

  主动调整并非“二次探底”

  各项统计报告显示,从4月份开始,中国经济一改一季度高位运行的态势,各项经济数据先后出现下滑。

  “经济增长减速是事实,需要区别的是,减速不代表经济出现了衰退。”7月7日,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她认为,即使增速减缓了,但是预计上半年经济数据仍将保持强劲态势。“这将打消中国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但是通胀压力仍是主要隐忧之一。”左小蕾强调说,中国经济在现阶段不需要过高的增长,而需要防止过快增长。

  “4万亿刺激计划是分2009年和2010年实施的,很多大型基建项目的建筑工期长达3至5年。因此,4万亿刺激计划的政策效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不会突然消失并导致中国经济失去增长动力。”左小蕾说。

  左小蕾举例说,2009年,国家以32%的投资增长,获得了8.7%的经济增长。粗略计算一下,大约4个百分点的投入收获1个百分点的产出,这是典型的规模递减效应。在这个基础上,如果继续推动更高增长率,可能需要5个百分点甚至更高的投入,才能有1个百分点的产出。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抑制通胀?左小蕾认为,实现2010年经济平稳增长的最大风险之一就是通货膨胀。但是,她认为今年的通货膨胀形势不会恶化。

  而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由于前期的投资信贷收紧过猛,在下半年可能进行微调。(每日经济新闻)

  央行:管理通胀预期是今后工作首要目标

  下半年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0年第二季度例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在强调下半年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的同时,将管理通胀预期列为今后工作目标的首位。

  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季度例会认为"当前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不同,本次会议认为,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但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本次例会没有出现一季度例会中"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表述,而是强调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的态势,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在涉及今后工作方向的表述上,本次例会与一季度例会出现明显差异,管理通胀预期被排在首位。具体为管理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

  在这一点上,一季度例会更多强调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更加迫切,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以及防范金融风险"。

  现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决定将管理通胀预期列为货币政策首位,受到了各界欢迎。此前央行调查问卷显示,居民对通胀压力最为担心和不满。

  对于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本次例会认为,上半年我国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适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会议强调,下半年,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要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继续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保持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发展。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兼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周小川主持,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尤权、朱之鑫、易纲、尚福林、吴定富、周其仁、夏斌、李稻葵出席了会议,李勇、胡晓炼、马建堂、刘明康、蒋超良因公务请假。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武汉分行和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证券日报)

  分析称央行货币政策或向松微调

  央行货币政策或向松微调

  央行连续7周净投放操作,累计净投放资金9380亿元

  在8日发布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声明中,央行表示:"上半年我国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适度"。同时,通篇声明并未提及此前数次强调的"加强流动性管理"内容。业内人士称,这意味着7月份的流动性状况将继续舒缓,在未来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央行即便不维持净投放,也不会采取净回笼的操作。

  此前,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通稿等政策声明中,对于货币政策取向和具体操作等的描述中,央行均有"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的类似表述。

  此次,在货币政策取向方面,央行同样表述为:"下半年,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但在具体的操作上,央行称:"要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继续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保持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发展"。这一表述并未提及"流动性管理"。

  对于当前的信贷形势和流动性状况,央行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根据央行已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五个月,中国新增人民币信贷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成。多数机构预测,6月份的新增贷款继续平稳回落至6000亿以内。以监管部门设定的全年新增7 .5万亿计算,上半年的新增贷款严格按照"3∶3∶2∶2"的比例控制。在市场流动性方面,今年前5个月,虽然央行持续净回笼,但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体现了"宽货币、紧信贷"的特征。但自5月下旬,由于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和监管政策多重效果的累积,银行间市场流动性陡然转紧,故此,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资金1550亿元。

  分析师认为,前期净投放主要因为银行间资金紧缺,最近两周应该是为支持农行上市。目前,3月期和1年期央票利率仍有上行压力,公开市场操作方向暂时不会转为过大的净回笼。且农行IPO过后仍有其他大行再融资,因此后续发展仍有待观察。

  "当前面对的情况是,国际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国内以清理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调控为主要内容的投资调控政策,已诱发了从高层到民间对经济复苏可持续性日渐强烈的担忧。"兴业银行(23.69,0.35,1.50%)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考虑到房地产是在价格上极富"追涨杀跌"特性的资产,一旦形成下跌趋势后的可控性较差,以及海外市场变化同样较差的可控性,国内对下半年经济减速的担忧由此也在近期骤然加深,这种担忧也已经在高层的言论中得到反映。这意味着,面对当前已经出现的经济减速,未来宏观政策的"钟摆"将更多向"保增长"一方移动,政策操作面临向松微调。货币政策和市场的流动性状况也将因之而发生变化。(经济参考报 )





欢迎光临 丹阳市鑫桥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http://bbs.xqtax.com.cn/)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