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亿流动人口倒逼公共服务改革
2011年04月30日 07:54 来源:广州日报 李龙·如何让人们接受电价上涨预期
4月28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总人口超13.7亿,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超过2.6亿人,比2000年增加了1.1亿人,增长81.03%。这意味着每6个中国人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10年增一个多亿,是此次人口普查一个最大的变化。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可以想见的是,在未来的几年里,流动人口可能会更多。面对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再沿用以前的社会管理服务思维,恐难以解决他们的切身利益问题。因而,此次人口普查不仅是对人口的一个调查统计,其具体数据还将倒逼各种社会政策作出适时的调整、改革。
摆在2.6亿流动人口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突破户籍障碍,让他们平等地享有社会公共服务。长期以来,流动人口只有“进口”,却没有“融合”的制度安排,很多人一直游离于制度保障之外。他们居住在城镇,却不能和城镇居民均等地享受社会福利待遇。因而,如何实现社会福利的均等化,将流动人口纳入到当地的社会公共服务之中,当是此次人口普查提出的问题之一。
不可否认,眼下已有城市部分地放开了对流动人口的户籍限制,从广东的60分入户籍、北京外来人口子女同等入学、上海居住证转户籍改革等一系列举措看,多少表明流动人口遭遇城市制度性拦截的阻力正在逐渐减小。但现在的问题是,2.6亿的庞大群体,仅靠这些零星的制度“发放”远远不够,而必须上升到社会管理服务的综合改革层次,把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纳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事实上,从流入地来说,流动人口的红利也只是暂时的、短期的,不解决流动人口的二元体制问题,这些人很难在城市稳定,就必然会流动到其他地方,最终也会影响到流入地的经济发展。
当下,要想破解“人口在流动,权利不扎根”,剥离户籍制度上所附着的公共福利,无疑是不二选择。流动人口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没理由让他们无法享受平等的市民待遇。而且既然与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方面已经冲破了户籍的藩篱,如《社会保险法》规定社保只与就业挂钩,那么低保、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也应有所突破。
退一步说,一步到位地解决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也许不太现实,那么至少应该有个逐步推进的时间表,让流动人口看到希望。首先要让城市放弃行政干预和保护性措施,用户口来限制劳动力的就业,实现流动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就业公平;其次,在医疗、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上,逐步填平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人为鸿沟;最后,把财政投入从以户籍人口为依据过渡到以常住人口为基础,从而使公共服务也照顾到流动人口。
人口普查工作,归根到底是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提供基本依据。现在数据已经出来了,如何以科学的社会管理,为2.6亿流动人口制订公平的社会政策,已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