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多方投入全力支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留下深深足迹
--------------------------------------------------------------------------------
中国财经报
从免除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到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再到实施新的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一条条措施,带给人民群众的是真切的实惠;一项项成绩,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财政部教科文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06年开始,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起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中小学免除了学杂费,建立了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制度和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也有生活费补助。截止2009年底,国务院确定的各项改革目标已提前一年实现。
记者了解到,“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约73亿元,招聘特岗教师18.3万人,对加强充实农村师资力量、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青年人才健康成长,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2006年-2009年,各级财政累计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不含教师工资因素)约3300亿元。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拓新篇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据介绍,为让更多孩子走入职业学校,2007年,国家实行新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对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一、二年级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连续两年的资助等政策,使近1200万名在校学生获益。
财政部教科文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30亿元,支持约2000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累计安排资金27亿元,重点扶持建设100所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学校定位准确、办学实力雄厚、就业率高、辐射能力强、具有一定影响,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起到示范作用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同时,从2010年起,启动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二期,计划在2010年-2020年期间,支持100所高职骨干院校改革发展。
此外,中央财政还安排资金5亿元支持3万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开发80个重点专业师资培养培训课程和教材,支持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今年,国家还启动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该计划提出在2010年-2013年期间,中央财政将重点支持1000所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
职业教育,已经开始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平起平坐。
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重点支持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26.9亿元,支持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等,切实引导高等学校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为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向高等学校捐赠,拓宽高等学校筹资渠道,中央财政设立配比资金,对中央高校接受的捐赠收入实行奖励补助。2009年-2010年,中央财政共安排配比资金20亿元,对约80所高校接受的符合审核条件的33.28亿元社会捐赠按比例进行配比。
中央财政还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项目,累计安排资金105亿元,支持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个计划单列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55所高校的重点发展和特色办学,大幅提升了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水平,有力促进了共建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10年,中央财政设立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当年下达资金40亿元,从学科建设、教学实验平台、科研平台和专业能力实践基地等方面对653所地方高校给予了支持。
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5·12”汶川大地震后,为确保广大灾区学生顺利就学,中央财政实施了汶川大地震特别资助政策,免除了生源地为地震重灾区的高中、中职和高校学生学费,并扩大了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共约71万名灾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特别资助政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一直是财政和各界关注的重点。为应对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临时伙食补贴,覆盖约370万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2007年到2010年,全国共安排助学经费约1200多亿元。全国每年约570万名高校学生享受到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资助,约1120万名中等职业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的资助,约440万中等职业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
此外,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2010年秋季学期,城市家庭经济困难中职学生也纳入了免学费改革范围。中央还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并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高校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上调至每生每年3000元,所属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原定比例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