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谁是大赢家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谁是大赢家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class=head align=middle height=26>
</TD></TR>
<TR>
<TD height=35>
<TABLE height=20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97%" align=center bgColor=#cccccc border=0>

<TR>
<TD align=middle bgColor=#eeeeee>
<><FONT color=#716699>日期 2005-10-31  文章来源 江苏国税网 作者 <!--##Author##--></FONT></P></TD></TR></TABLE></TD></TR>
<TR>
<TD class=T20>
<><FONT color=#716699><br></FONT>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 align=middle>
<><FONT color=#716699></FONT> </P></TD></TR>
<TR>
<TD class=text_detail vAlign=top height=222>
<><FONT color=#716699>    国务院前不久发布通知,调整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分担比例。随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发出《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出口退税负担机制调整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财预[2005]438号),中央与地方出口退税负担机制调整后,有关预算管理也将随之作出调整。  <br><br>    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出口退税支出的体制是从去年初才开始的。此前多年,一直都由中央政府全额负担。自2004年开始,出口退税的负担机制改为中央与地方以“75∶25”共同分担。出口退税机制改革一年多来进展总体顺利,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全部还清了历年累计拖欠的出口退税款,建立了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机制。但是,新机制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是地方负担不均衡,地区负担较重。  <br><br>    为此,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是“在坚持中央与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前提下完善现有机制,并自2005年1月1日起执行”。  <br><br>    通知指出,国务院批准核定的各地出口退税基数不变,超出基数的部分中央与地方按照92.5∶7.5的比例共同负担。出口退税改由中央统一退库,相应取消中央对地方的出口退税基数返还,地方负担部分年终专项上解。  <br><br>    一是从2005年1月1日起,出口贷物退增值税基数部分继续由中央财政负担,超基数部分由原来中央和地方原按75:25比例改按92.5:7.5的比例分担。以福建国税为例,预计2005年全省可实现退免税100亿元,超基数43亿元,要是按去年“75:25”分担机制计算,福建财政就得负担10.75亿元;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地方财政的分担比例由25%骤降至7.5%,福建财政仅需负担3.225亿元就可以了,减轻退税负担7.525亿元。  <br><br>    二是从2005年9月1日起,由原国库退付的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改为统一从中央库款中退付;“免、抵”的增值税按75∶25比例分别调增中央和地方“免、抵调增增值税”,并按“免、抵”税额调减中央“免、抵调减增值税”。也就是说,从2005年9月1日起,出口企业可望更加迅速地得到退税款,无需等待地方政府财政25%或7.5%分担部分的筹措资金便可申报退税;各级地方政府也无需为出口货物退增值税超基数的25%或7.5%部分预储资金,财政负担也必将明显减轻。以福建省为例,财政部门可充分利用预计财政负担的10.75亿元来投资社会发展事业。  <br><br>    三是从2005年9月1日起,将免、抵调增增值税的25%部分由中央国库直接划入地方国库。也就是增值税免抵调库25%部分由中央国库直接划入省、市、县各级财政专户,不需要经过各级财政之间结算。以福建省漳浦县为例,后四个月该县预计可实现免抵调库1000万元,县级财政便可直接增加收入250万元,消除了财政收入“只见数据不见收入”的尴尬现象。  <br><br>    四是2005年及以后年度出口货物退增值税中应由地方财政负担的部分,由地方财政在年终专项上解中央财政。各级地方财政无需为出口货物退增值税超基数的7.5%部分预储资金,可以将这笔资金预先用于其它急需资金周转的项目上,等到年终结算才专项上解,从而减少资金占用,激活资金使用效率。2006年,福建省财政部门可充分利用预计财政负担的3.225亿元来投资社会发展事业。  <br><br>    五是2005年9月1日前已经办理的出口货物退增值税账务调整的具体办法,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另行制定。  <br><br>    通知指出,为反映出口退税变化情况,对《2005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2006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作出调整:将一般预算收入科目“出口货物退增值税”改为中央收入退库科目;将“免、抵调减增值税”改为中央专用科目。取消一般预算收入科目“出口退税基数返还收入”和一般预算支出科目“出口退税基数返还支出”。在一般预算收入科目的“一般预算上解收入”下增设“出口退税专项上解收入”。在一般预算支出科目的“一般预算上解支出”下增设“出口退税专项上解支出”。  <br><br>    出口退税预算管理的调整,解决了长期以来各级财政部门与国税部门涉税核算指标不一致的矛盾,国税部门把收入与退税分开核算,而财政部门把退税从税收收入中剔除,视出口退税为税收收入的抵减项。同时,实现了地方财政收入与财力同步管理,“年终专项上解”办法减少地方财政资金占用,提高地方财政资金周转速度和资金使用效率。  <br><br>    为此,各级政府及有关涉外管理部门,要加大外贸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涉外企业扩大出口经营规模;同时,要积极引导出口企业重视和理解出口退税业务,指导企业建立涉税单证回收和传递制度,尽快回笼出口单证进度,以及时实现免抵调库。<br></FONT></P></TD></TR></TABLE>
<><FONT color=#716699><br></FONT> </P></TD></TR></TABL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 9:31:25编辑过]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