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中央财政决算公开问题答记者问
--------------------------------------------------------------------------------
问:今天,全国人大公布了《关于2011年中央决算的报告》,请介绍一下《关于2011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有什么特点。
答:今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审查通过了财政部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2011年中央决算的报告》(以下简称《决算报告》),并于今天予以公布。该《决算报告》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注重全面完整。按照预算管理方式,《决算报告》分别从中央公共财政决算、中央政府性基金决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决算三个方面,反映了中央决算的整体情况。
二是注重解释说明。对2011年支出项目决算数与2011年预算数存在较大差异的,在《决算报告》中都作了解释说明。为方便社会公众阅读理解,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名词,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说明,文字数字与图表相互衔接、相互对照。
三是注重突出重点。《决算报告》在全面反映2011年中央财政决算情况的同时,还专门阐述了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关注的预算执行效果、中央财政用于民生和“三农”方面的支出以及中央本级“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等情况。在总结2011年财政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分析了财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
问:请介绍一下全国财政决算、中央财政决算和地方财政决算之间的关系。
答:财政决算是年度财政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反映。全国财政决算由中央财政决算和地方财政决算组成,包括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全国财政决算简称全国决算,中央财政决算简称中央决算,地方财政决算简称地方决算。
问:请介绍一下中央决算与中央部门决算之间的关系。
答:中央决算是年度中央财政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反映,包括中央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的内容。中央部门决算是年度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预算收支执行结果的反映。按照现行财政、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中央部门的资金来源,既有中央财政安排的财政拨款,也有事业单位自行组织的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因此,部门决算的收支范围,比中央决算收支范围更宽。其中,部门决算中财政拨款部分,与中央决算支出相对应。
问:中央决算何时公布?
答:中央决算也已于今天公布,2011年地方决算和全国决算同时公布。决算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公共财政决算部分。包括《2011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决算表》、《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决算表》、《2011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决算表》、《2011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决算表》、《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支出决算表》、《2011年中央本级支出决算表》、《2011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决算表》、《2011年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决算表》、《2011年中央财政国债余额情况表》等9张表格,以及关于中央公共财政收支情况的说明。其中2011年中央公共财政本级支出决算表,在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 “款”级科目的基础上,公开至“项”级科目;汇总的全国和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决算表,按同口径公开至“项”级科目。二是政府性基金决算部分。包括《2011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表》、《2011年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表》、《2011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表》、《2011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决算表》、《2011年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决算表》、《2011年中央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决算表》、《2011年中央对地方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决算表》、《2011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决算表》等8张表格,以及关于中央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的说明。三是国有资本经营决算部分。包括《2011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决算表》、《2011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决算表(按科目分类)》、《2011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决算表(按项目分类)》等3张表格及相关说明。
问:请问“三公经费”具体是指什么,在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纳入中央财政预决算管理的“三公经费”,是指中央财政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财政拨款安排给相关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用于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和公务接待等方面的支出。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按照现行财政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部门收入除财政拨款收入外,还包括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行政单位“三公经费”支出主要由财政拨款安排;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除通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列支外,财政拨款也安排一部分。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有关要求,近年来,财政部会同中央部门主要作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细化“三公经费”预算编制,规范预算编报口径,要求中央部门从基层单位逐级汇总编报“三公经费”预算,努力提高“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准确性。强化“三公经费”预算执行约束,明确要求各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不得超过预算规模。对部门提出申请追加预算事项中涉及“三公经费”预算的,经财政部严格审核并报国务院同意后,方可追加。二是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研究完善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使用和公务接待等经费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经费开支标准,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出国团组数量和规模,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规范和改革公务接待工作。随着《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的实施,“三公经费”管理的制度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三是压缩“三公经费”预算。按照国务院要求,2009年中央部门因公出国(境)费预算在前三年平均数基础上压缩了20%,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在前三年平均数基础上压缩了15%,公务接待费预算在上年基础上压缩了10%。2010-2012年部门预算编制中,均按照零增长原则对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进行了严格审核和控制。其中,2011年按照国务院要求,又按2%的比例进一步压缩了相关部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2011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支出93.64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9.77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公务接待费14.72亿元。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9.84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21.45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3.48亿元,公务接待费14.91亿元。与2011年决算相比,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减少13.8亿元,主要是从2012年起,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总额中,不包括武警部队。
问:请问行政经费具体是指什么?
答:行政经费是指行政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费用。行政单位主要包括政府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主要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
行政经费的支出内容:一是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人员经费包括工资、津贴及奖金等,公用经费包括办公及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暖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物业管理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费、一般购置费等。二是维持本单位运行的项目支出。主要包括办公用房租赁及大中修、专用设备购置费、专项培训费、办案费、网络运行专项维护费等。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加强行政经费管理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不断完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和实物费用定额标准,扩大定员定额实施范围,加强单位资产管理等。
汇总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99.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问:请问中央部门决算、分部门的 “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什么时候能够公开?
答:按照有关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中央决算后,财政部应在20日内批复中央部门决算,中央部门收到财政部批复后即可公开本部门决算。依此程序,预计从7月19日起有关中央部门将向社会公开2011年部门决算,并同时公开“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等有关数据。据了解,公布时间会尽可能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