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消费陷入重围
陈昂 赵家旺
中国财经报 2010-03-10 00:24:0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0年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缩公用经费。其后提交人大审议的2010年预算报告草案明确了压缩的比例:中央部门公用经费统一压缩5%,并再次提出“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同时,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也共同将矛头指向了公款消费。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公款消费陷入合围之势。
控制更显严格
2010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困扰我国的宏观经济布局。在这种情势下,财政部对于一般性支出的控制更显严格。
在2010年中央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财政部明文要求,各预算单位进一步压缩公用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在编制内增人增支正常增长情况核定部门公用经费的基础上,中央部门公用经费统一压缩5%,项目支出原则上都按零增长严格控制,对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支出,不得超过2009年压缩后的规模。
同时,财政部要求,凡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规定的项目,采购单位必须委托集中采购机构采购。对于未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的中央单位,集中采购机构不得为其组织采购活动,财政部不予支付资金;对涉及执行申请变更采购方式的,财政部将不予审批。
处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三驾马车”合围态势之下的一般性支出,反映在2010年预算报告草案中最为显性的变化是,中央财政用于一般公共服务的支出调减为1014.95亿元,比2009年缩减了23.49%。
有关专家表示,透过这一预算科目尽管不能看到一般性支出的全貌,但足以判断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基本走势。
“非官方”的口诛笔伐
与官方的刚性举措呼应,一些政协委员在提案中也将矛头对准了公款消费。
素以“麻辣委员”著称的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蒋洪今年提案与去年类似,仍是关于预算信息公开的问题,但稍有变化的是,这次他把火力集中到了公款消费上。
“公款消费耗费了大量公共资金,加剧了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在3月6日下午政协关于政府计划和预算报告的小组讨论会上,蒋洪痛陈了公款消费的四大罪状。
相比之下,民革中央提案的火力点更具针对性。据民革中央提案中的数据,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6%-12%之间,有些地方甚至更高;而公车私用现象严重,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轿车问题屡禁不止。因此,民革中央认为公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建立刚性的预算约束,严格公车采购管理,建议厅局级以下官员应全部取消专车,只留下公务用车。
与这些政协委员的口诛笔伐不同,部分专家学者也提出了自己思考问题的视角。
“我最关注的是预算支出的安排在多大程度上准确反映政府战略优先性和政策重点。”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民生服务与三农支出的特殊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服务与三农的支出一直维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势头,这可以看作是对过去安排不足的补偿。”王雍君说。
记者注意到,“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年均增长达到23%,占中央财政支出比重由2006年的14.47%提高到2010年的17.54%;中央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比重由2008年的15.43%提高到2010年的17.31%。
然而,有保必有压,三农和民生项目等重点支出的高位增长带来的必然是整个预算支出结构的调整。“有限的资源面对无限的需求,要求对优先级较低的支出实施严格的控制。”王雍君认为,支出结构优化调整牵涉许多方面,尤其重要的是需要清理和压缩那些价值不高或优先级较低类别的支出,例如“三公”消费和华而不实的炫耀性工程。”
下一步如何走
尽管“靶子”变成了公款消费,但是蒋洪给出的解决办法依然是其所提倡的预算信息公开。
蒋洪认为,公开财政信息,晒晒公款消费,让社会公众对公共资金的使用进行广泛监督,并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是从根本上铲除公款奢侈浪费的有效途径。为此,他建议,各级政府应保证将所有的公款消费完整、准确、及时地显现在指定的预算科目中;取消“接待费”科目,各单位公款消费支出必须由本单位预算承担,禁止让其他单位代为支付;公款消费实行实名制,按消费人建立明细账。
而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郑楚光则强调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强化预算控制。他提出,要细化预算,增强财政预算的刚性约束,在预算支出中增列“政府行政成本目录”项,重点反映政府部门公车使用、公款招待、公费考察与会议的支出情况,同时应在政府预决算和政府行政成本信息公开中以比较详细的类别列出。
王雍君认为,对于一般性支出,控制方法有多种,包括清理预算单位,如有些预算单位像机关幼儿园根本就不存在作为财政供养的适当理由,压缩编制,严格控制编外人员;减少不必要的、形式大于实质的会议与出差、旅游与出国考察;完善并严格实施支出定额标准,推广公务卡消费制度;改进政府采购制度,加强供应商之间的竞争。
“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为所有官员和预算单位设立适当的激励和压力机制,包括建立健全基于支出绩效和合规性的问责制。同时,将绩效评估、投资评审、会计核算、车辆服务、机关食堂等公共服务进行外包,以节省支出和成本。”王雍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