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新《证券法》:新在哪儿

新《证券法》:新在哪儿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class=head align=middle height=26></TD></TR>
<TR>
<TD height=35>
<TABLE height=20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97%" align=center bgColor=#cccccc border=0>

<TR>
<TD align=middle bgColor=#eeeeee><FONT color=#0000ff>日期</FONT> <FONT color=#0000ff>2005-10-31  文章来源</FONT> <FONT color=#0000ff>人民日报 作者 <!--##Author##--></FONT><FONT color=#0000ff></FONT></TD></TR></TABLE></TD></TR>
<TR>
<TD class=T20><BR><FONT color=#614db3>  我国现行《证券法》于1999年7月1日开始实施。这部法律是在总结1990年至1998年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初期实践活动和监管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实施5年多来,由于客观经济形势和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此次修订证券法,也对不适应市场发展的规定相应作了修改。<BR><BR>    修改对市场限制过严的措施,为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供相应法律空间<BR><BR>    背景:从1998年《证券法》制定时的国际国内环境看,当时恰逢亚洲金融风暴,国际资本市场发展过热,市场泡沫过多,国内资本市场处于市场秩序整顿阶段。鉴于当时特殊的立法环境,《证券法》制定时从控制和降低风险的角度作出了诸多规定。<BR><BR>    修改内容:修订后的证券法为推进市场的创新发展方面留下了足够的法律空间。<BR><BR>    扩大了证券法的调整范围。原证券法主要调整股票和公司债券两类证券,衍生品种均未纳入证券品种,这次修改,明确授权国务院制定证券衍生品种发行、交易的管理办法。将证券衍生品种正式纳入证券法的调整范围,丰富了证券市场的品种。<BR><BR>    在坚持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体制下,为目前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证券市场提供法律依据。在维持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基本格局下,新证券法为证券业、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综合经营留下了相应的法律空间。<BR><BR>    为现货交易以外的交易方式留下了法律空间。原证券法限定了我国证券交易只能采用现货交易方式,排除了国际上通行的证券股指期货期权等交易形式,使得目前市场仅仅是一个单边市场,没有做空机制,缺乏避险工具。新修订的证券法在坚持现货交易的基础上,授权国务院规定现货交易以外的交易方式。<BR><BR>    为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提供法律依据。原证券法规定证券交易禁止融资融券。目前,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均建立了证券信用交易制度。信用交易通过提供风险回避手段,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加市场流动性,对证券市场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信用交易也是引进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种交易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证券法规定在加强监管和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可以开展融资融券业务。<BR><BR>    明确规定拓宽资金入市渠道,为各类合法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提供了法律依据。新证券法鼓励合规资金直接投资资本市场。<BR><BR>    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规范运行和监督管理制度,严格防范风险,增强投资者信心<BR><BR>    背景:证券公司历年累积风险的集中爆发,是近年来市场持续低迷的因素之一。证券法修订将防范和化解风险作为基本原则之一,建立了一系列补充和完善的制度:<BR><BR>    修改内容:加强市场准入管理,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风险。证券经营业务风险较高,投资设立证券公司的主要股东应当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和规范经营水平。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任职资格,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经营管理能力。改变分类监管制度,实行按业务监管的新体制。根据不同业务的经营特点,设定不同的行政许可条件,加强监管的针对性。<BR><BR>    将保证客户资产安全放在突出的地位。要求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采取有效隔离措施,防范公司与客户之间、不同客户之间的利益冲突。要求将不同业务分开经营,禁止混合操作。建立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独立存管制度,保证客户资产安全。<BR><BR>    补充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的手段,为及时防范和处置风险提供了制度保障。<BR><BR>    补充和完善证券违法行为民事法律责任制度,完善股东诉讼机制<BR><BR>    背景: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和历史问题的累积,在相当长时间内,证券公司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行为比较普遍,严重损害客户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证券行业出现了信任危机。长期以来,证券市场上一直存在着“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掏空上市公司”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现象。投资者也缺乏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手段。<BR><BR>    修改内容:为了切实保护证券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投资者信心,提升证券行业的整体形象,新证券法确立了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证券法增加了内幕后交易、操纵市场、欺诈客户行为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制度;完善了证券发行人、保荐机构、承销机构欺诈发行活动的民事责任制度,建立了严格责任制度;另外,同时修订的《公司法》进一步完善了股东的知情权保障制度和诉讼机制。<BR><BR>    加大对证券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证券监管的权威和效率<BR><BR>    背景:证券市场监管中,长期存在监管手段不足、不能及时采取有效强制措施,行政处罚力度不够,证券违法行为成本过低,不足以惩戒违法人员等问题。<BR><BR>    修改内容:新证券法补充了监管机构的执法手段和监管措施,规定证券监管机构可以查阅和复制与被调查事件有关的财产登记、通讯记录等资料,可以查询当事人和与被调查事件有关的单位和个人的银行账户,冻结或者查封有证据证明已经或者可能转移或者隐匿的涉案财产或者伪造毁灭的重要证据,可以限制涉案人员的证券交易。<BR><BR>    证券法完善了行政处罚制度。对严重违法违规的人员以法律的形式建立证券市场禁入制度,惩戒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中的严重失信者。新证券法还为打击违法活动,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依据,为及时、高效处理证券市场违法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 <BR></FONT></TD></TR></TABLE>

TOP

发新话题